近日,多家國有大行下調存款利率。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國有大行第一次下調存款利率,而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的利率自律上限不久前剛做了調整。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存款利率在短期內集中下調?我們認為,這背后反映了兩個重要的宏觀事實。
第一,居民存款出現了罕見的高增。近幾年,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居民承擔風險的能力明顯下降,更青睞存款、貨幣基金等低風險資產。因此,盡管航空、酒店、餐飲、旅游等線下消費持續修復,但汽車、家電、保險等可選消費的修復勢頭不及預期。通過適度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激活居民存款,提升消費對宏觀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第二,金融機構讓利空間不足。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2023年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34%,較2019年一季度下降135個基點,為有數據以來歷史第二低,僅次于2022年四季度。貸款利率的大幅下降,是監管引導金融機構讓利的結果。但同時,在存款利率變動不大的背景下,貸款利率的快速下調使得存貸款利差迅速收窄,在侵蝕金融機構利潤的同時,也限制了其進一步讓利的空間。因此,適度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提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由此可見,存款利率下調實在是一步妙棋,兼具激活消費潛能和穩定金融體系的作用。如果再想深一層,存款利率下調或許是在為降低政策利率做準備。事實上,在去年底今年初脈沖式修復后,宏觀經濟內生動能有所減弱,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再次趨冷,不少市場人士呼吁降低政策利率,以支持實體經濟穩步復蘇。
然而,如果MLF等政策利率調降,LPR大概率將跟隨下調,存量貸款利率大多跟LPR掛鉤,這將使存貸款利差進一步收窄,金融機構經營壓力也將相應增大。因此,先適度降低存款利率,使金融機構得以“休養生息”,更有利于未來政策利率的下行。
近一段時間,房地產政策更強調“因城施策”,有消息稱一線城市可能會適度放松限購、優化公積金貸款、調整普通住宅認定標準。如果未來MLF等政策利率下調,有望更好地形成政策合力,更有利于房地產市場修復。
從這個角度看,存款利率下調在激活消費潛能和修復金融機構盈利能力的同時,或許還有改善房地產市場、修復居民資產負債表、提升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等“附加”作用。
(CIS)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