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陳書玉
ETF在被動投資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迎來了跨越式發展。
自今年以來,ETF的規模一直在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ETF市場最新規模達到3.7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67萬億元;ETF數量超過1000,1023,較年初增加146。ETF年凈流入超過1萬億元,ETF數量達到822只。
但需要注意的是,馬太效應也越來越強。一方面,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代表的寬基ETF規模不斷突破新高,9月底中證A500指數相關產品也在火爆市場;另一方面,40%以上的ETF規模還不到2億元,大部分是行業ETF。
寬基ETF成為“香餅”
今年,寬基金指數已成為公開發行基金的主要戰場。隨著中國證監會穩步推進公開發行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大力發展股權基金,特別是指數投資,許多大型寬基金ETF批量降低費用,被動指數基金規模加快擴張,資本流入顯著。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12月6日,寬基ETF(不含跨境ETF)年凈流入超過9000億元,占ETF市場(不含跨境ETF)總資本凈流入的90%以上。
從規模變化的角度來看,滬深300ETF等核心寬基ETF的規模增長強勁。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年內有4家ETF增長了1000多億元,包括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滬深300ETF方便、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年內規模增長2664.6億元,滬深300ETF方便年內規模增長2146.61億元,華夏滬深300ETF規模增長1293.91億元,嘉實滬深300ETF規模增長1223.87億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9月23日發布以來,中國證券交易所A500指數繼續火爆,已成為A股第二大寬基指數,相關產品總規模超過2200億元。
今年以來,資金涌入寬基ETF的現象極為明顯。對此,上海一位公募市場部人士指出,寬基ETF的優勢體現在很多方面:
第一,風險分散。寬基ETF通常跟蹤滬深300等廣泛的市場指數,涵蓋多個行業和大量公司。投資者可以通過單一產品實現廣泛的市場敞口,有效降低個股波動帶來的風險。
第二,成本低。寬基ETF的管理成本低于主動管理基金。寬基ETF作為被動管理產品,只需跟蹤特定指數,無需復雜的市場分析和頻繁的交易,使投資者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平均市場回報。
第三,流動性強。寬基ETF在交易所上市,投資者可以像交易股票一樣實時交易。與傳統基金相比,寬基ETF流動性更高,使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隨時調整頭寸,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第四,透明度高。寬基ETF每天披露其投資組合,投資者可以隨時查看基金的頭寸和各成分股的比例,幫助他們做出更理性的投資決策。
第五,方便性高。寬基ETF的運營模式操作方便,特別適合小資本投資者。通過購買寬基ETF,他們可以輕松實現投資組合的多樣化,而不是一個接一個地購買股票。
行業ETF規模陷入困境
然而,一方面,資金不斷涌入寬基ETF,另一方面,“小”行業ETF不斷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全市場共有1023只ETF,其中409只ETF規模不足2億元,約占40%,多為行業主題ETF。
近年來,各基金公司都在抓住行業主題ETF,在產品線布局上沒有明顯的不足。但行業主題ETF規模難以大幅增長,仍面臨清算危機。自2024年以來,許多行業主題ETF和聯合基金宣布清算,包括5G行業、財富管理、醫療保健設備和服務、在線消費、化工、機械設備、有色金屬、疫苗和生物技術,有些產品甚至建立了不到一年。
在這方面,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當基金公司布局行業ETF產品時,產品名稱往往相似,覆蓋的股票品種基本相同,缺乏足夠的差異化,自然無法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主要的公共基金公司涌入熱門的主題軌道,這也導致許多ETF的資本規模無法上升。
上海一位分析師表示,與寬基ETF不同,ETF行業需要建立在持續時間長、盈利效果好的相關行業的市場氛圍中。但近三年來,市場風格輪換迅速,消費、醫藥、新能源汽車、光伏、互聯網等行業長期沒有實現上漲,資金在上述板塊之間流動迅速,無法實現大規模產品。
他還表示,ETF產品本身的功能不是跟上行業輪換的速度,而是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的指數投資工具。產品的活力在于多元化、最終得到市場認可的行業主題ETF。因此,基金公司在布局行業主題ETF時,應避免熱點發行和過度“內部卷”競爭,深入挖掘市場需求,布局潛在的行業ETF,以穩定和進一步發展。
馬太效應明顯
綜上所述,在強者恒強的格局下,國內ETF的發展呈現出超大規模ETF和迷你ETF難以生存的現象。從基金經理的角度來看,擁有超大規模ETF的頭部公開發行不斷保持領先優勢,馬太效應越來越強。
目前,龍頭基金公司規模大,ETF布局早,產品覆蓋面廣,在市場上具有先發優勢,而中小機構受入場時間和自身資源稟賦的限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據Wind統計,截至12月8日,全市場近3萬億元的股票型ETF分布在52家公募機構中,其中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華泰白瑞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國泰基金、廣發基金7家,總規模2.26萬億元,占75%。此外,29家公募股票ETF規模不足100億元,總規模僅376.81億元,不足2%。
深入研究這一發展困難的來源,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的主要影響和贏家是主要原因。同一目標指數的ETF規模越大或流動性越好,它將占據越有利的地位。處于主導地位的基金經理在銷售資源和品牌形象方面都處于有利地位。投資者在投資指數時,在相同主題的條件下,總是習慣于跟蹤目標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這種機制將迫使基金經理不惜一切代價獲得領先地位,客觀損害市場的有效性,不利于整個指數基金市場的健康發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競爭激烈的ETF領域,利率戰越來越激烈。ETF降費背后有多種驅動因素。對于投資者來說,降費可以直接減輕他們的負擔,提高投資者的收益感。對于基金公司來說,ETF降費也是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擴大份額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基金公司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ETF降費的結果之一是進一步加劇了頭部效應。ETF最初是公共基金所有產品類別中行業集中度最高的類別,也是基金行業投資較高的產品。其業務處理系統需要巨大的資金。正如一位公共基金人士所說,并非所有的ETF公司都能發揮作用。由于龍頭基金公司在降低利率方面往往具有競爭優勢,如果更多的基金公司加入降費行列,中小型基金公司在ETF業務中的發展將更加困難。
展望未來,博世基金指數和定量投資部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趙云陽認為,ETF的突破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從縱向角度看,指數投資的發展需要建立多種能力,包括自上而下的戰略整合能力、前瞻性的ETF產品線布局能力、運維和客戶服務能力。從水平的角度來看,ETF的馬太效應在國內外都非常明顯。對于中小型機構,應結合各公司的基因和能力基礎,以差異化的戰略參與ETF的發展。例如,由于股東和客戶群體的優勢,銀行基金公司可能有更多的債券ETF發展優勢。由于股東的配置需求,保險部門的基金公司可以更加關注寬基礎、股息等ETF線路。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