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宋輝
現在是小麥搶收、玉米搶種的季節,也是保險公司為小麥理賠、玉米承保的窗口期。
“5月底是冬小麥的成熟收獲期。河南等地受降雨影響,小麥發芽發霉。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調查和確定損失,并迅速向農民支付索賠資金,以減少他們的損失。”一位農業保險業務負責人告訴《上海證券報》,此外,農民在收到小麥后應迅速播種玉米,他們也應該抓緊時間做好玉米的承保工作。
自去年以來,國家層面多次提出促進農業保險的高質量發展。記者最近在行業調查中了解到,今年,農業保險通過產品創新、專業技術應用等多種創新,提高了農業保險的護送能力。
保險理賠迅速到位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逐步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實施范圍。
記者從行業調查中了解到,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加大了對三大主糧作物的財政補貼力度,推動保險公司做好主糧作物全成本保險承保理賠工作,為農民種糧搭建了“安全網”。
最近,河南小麥收獲期遇到了“爛雨”,農業保險在分擔農民損失方面發揮著特別關鍵的作用。據河南省財政廳介紹,河南省今年在全省縣開展了三大糧食作物全成本保險,將小麥保障水平從447元/畝提高到1000元/畝。截至2月22日,全省小麥保險面積已接近5704萬畝,其中小麥全成本保險為5637萬畝。
中國財產保險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小麥災害調查和損失確定工作尚未結束。截至6月6日,公司已接受小麥保險7900起災害報告,損失面積175萬畝,目前損失估計1.63億元,已向受影響的農民支付1.3億元。
據了解,一方面,保險公司首次啟動農業災害保險應急預案,開放綠色索賠渠道,提前支付,提前現金,幫助農民恢復災后生產需求;另一方面,分析多年作物保險索賠和災害原因,形成災害分區圖,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和重點調查工作。
進一步加強農民保障
陜西、河南等地開始搶種玉米,抓住雨后晴天、土壤水分好的有利機遇。保險業也大力推進產品創新,進一步提高農民保障。
中國財產保險相關人士表示,該公司還在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險成本”的基礎上,為農民提供各種商業補充農業保險產品。
此外,今年保險業還加大了風險減少服務供給力度,幫助降低農業風險。記者在業內了解到,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保險業在培訓、走訪、預警等傳統手段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科技力量的應用。例如,該行業的許多保險公司共同建立了農業保險服務平臺,引入了衛星探測、無人機等手段,實現了農業保險在線調查、智能控制、數字農田和水稻種植條件的衛星監測。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