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彭妍
伴隨著理財市場逐漸恢復、住戶投資意愿回暖,理財公司陸續對利率打折優惠。最近,大部分銀行或銀行理財產品企業發布消息減少投資理財產品利率,特惠利率包括了各項費用,主要包含管理費用、管理費、基金管理費和超量業績報酬。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最近有招銀理財、建信理財、平安理財、興銀投資理財等大部分銀行理財公司高發商品利率下降公示,打開新一輪利率折扣。
具體而言,一部分銀行理財產品企業降低了固定投資管理費用。例如,招銀理財最近上線的幾款投資理財產品皆在固定投資管理費用中進行折扣。主要包括幾款現金管理業務類貨幣基金和幾款固收類投資理財產品。
也有銀行理財產品企業“同時進行”,同歩下調固定不動管理費用和基金管理費。例如,興銀投資理財5月30日公示表明,“每天萬利寶穩利2號凈值型理財產品J款”從6月6日起將基金管理費由0.4%下調至0.2%,該特惠將持續至在今年的12月4日。
除此之外,也有金融機構調整了超量業績報酬。例如,建信理財在售的三款產品都是下調超量業績報酬。在其中一款名為“建信寶”按天敞開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業績基準為7天通知存款利率+1.65%,調節前長期投資超過業績基準的那一部分所有歸管理員,而調整管理方法都不再扣除超量業績報酬。
“金融機構陸續下降商品利率,歸屬于分階段營銷讓價顧客的舉動,在挽留老顧客的同時也能吸引住新客,擴張投資理財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有銀行系統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可是投資人在申購銀行理財時,不可以簡單地將利率多少做為挑選的重要因素,而更需要綜合考慮新產品的總體情況,如安全風險、時限長度、投資目標等主要指標。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本來對記者表示,破凈贖回潮漸往后,投資人對投資理財產品的安全性盈利性出現一定顧忌,而銀行理財產品下降利率一定程度能夠讓價投資人,有益于市場變化后重構投資人的信賴,特別是在在目前居民儲蓄通過銀行表內逐漸逆流投資行業的大環境下,能很好地提高銀行理財產品在所有資產管理市場市場競爭力。
中行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吳丹告知《證券日報》新聞記者,理財新規后在我國資管行業跑道市場競爭激烈,特別是在最近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經營業績狀況仍不穩,適度實行利率特惠等同于減費讓利,有助于提升投資理財產品對客戶誘惑力,也有助于銀行理財推廣與市場占有率提高。從對策來說,投資理財企業品牌宣傳利率折扣優惠將無法是一個長期個人行為,但短期規模增長發展過程是合理競爭策略之一。
本來表明,利率調節必定將擴大投資理財對投資的影響力,有利于理財產品規模修補提高;除此之外,投資理財真基金凈值時期,組織理應專注于提高投研能力,一方面高度重視團隊文化建設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專業分工優點;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方式,逐步推進大類資產配置和投資的自動化技術智能化。除此之外,在產品外觀設計層面更科學多元化,滿足不同投資人的要求;在推廣方面也是可以利用母行方式或增加和外部的協作,擴張本身影響力。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