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吳文婧
6月17日,ST海越發布了關于再度推遲回應上海交易所關于企業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的通知。
向前追朔,5月19日,上海交易所向ST海越下達的問詢函中曾經連射19問,涉及到公司控股股東及關聯企業非營利性資金占用費難題、是不是存不合理確認收入狀況、預付款項的重要性及合理化等眾多事宜。按照規定,ST海越需要在接到問詢函后10個交易日回應,但企業至今已經第三次公示推遲回應。
好幾個事宜遭咨詢
在交易所問詢函所提到的題目中,ST海越大股東及關聯企業非營利性資金占用費難題備受市場關注。
在2022年度審計期間,ST海越自糾自查發覺,公司控股股東銅川匯能鑫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銅川匯能”)以及關聯企業在報告期存有根據經銷商轉移資金至關聯企業產生非營利性資金占用費的情況,2022年總計本年利潤5.54億人民幣,本年度總計還款1.98億人民幣,期末數3.56億人民幣。
因這一問題,年檢會計對ST海越2022年年度報告出具了反對意見的內控審計匯報。
上海交易所規定ST海越詳盡補充披露非營利性資金占用費產生實際情況,包含具體資金占用費方、占有方式、內部結構具體責任人等,進一步公布內部控制嚴重缺陷狀況、短時間再次發生資金占用費事項緣故等,并要求其全面自查存不存在別的未公布的資產具體流入大股東、控股股東和關聯企業的現象。
看明白經濟發展服務平臺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這顯現出ST海越高管在企業內部控制上存在的不足,高管針對財務狀況的掌控不足嚴苛,內部控制存有系統漏洞,且沒有高度重視監管部門的監管政策。除此之外,企業信息公開不足立即、全透明,也會導致投資人對企業的信任感減少。”
2022年年度報告表明,ST海越預付款項的期末數為4.43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83%。其他非流動資產期末數為0.4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0.75%。報告期,企業一共有0.27億人民幣固資、無形資產攤銷轉到長期股權投資。
上海交易所要求其補充披露預付款項前五名預付款目標等有關情況,表明預付款項的重要性及合理化,存不存在預付款項具體流入大股東、控股股東及其它關聯企業的現象,是否屬于非營利性資金占用費等損害上市企業權益的狀況。
6月6日,因非營利性資金占用費未能及時公布、財務信息披露有誤,ST海越、銅川匯能及ST海越老總張忠、ST海越經理兼董秘曾佳接到浙江證監局警示函。
有不具名專業人士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ST海越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存在透明、欠缺擔當意識和合規觀念等諸多問題。在財務會計中存在不誠信行為,欠缺科學嚴謹內部制度和優化的風險管控制度。與此同時,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違規操作也顯現出高管應急管理體系欠缺和信譽度難題。”
問詢函回應一拖再拖
在5月19日接到上海交易所年報問詢函后,ST海越先后在6月3日、6月10日、6月17日連續三次公示了將會對問詢函開展推遲回應。就延期原因,ST海越稱,因為一部分事宜仍然需要進一步填補和優化,企業不能在預訂時間內給予回應。
“頻繁推遲回應問詢函說明企業在信息公開等上存在薄弱點,欠缺應急管理能力與面對挑戰決心。”上述情況專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一邊是上市企業“推遲”回應,另一邊是投資對于此事甚為不滿意。記者注意到,在投資者互動軟件上,有投資人評論稱,“大股東違規違紀占有上市企業資產,比較嚴重損害了企業別的中小股東權益”“因為公司證券欺詐,公司及控股股東已經被很多投資人提起訴訟,請企業公布有關案件信息”……針對以上問題,ST海越都未給與正面回答。
二級市場上,投資人“不買賬”,近年來,ST海越股票價格連續下跌。
張雪峰向媒體坦言:“ST海越頻繁推遲回應問詢函,除開公司管理人員針對公司治理結構的能力不足,更欠缺對投資的責任感。”
“上市企業在信息公開層面的好習慣和誠信意識是維護投資人權益、推動銷售市場穩步發展的關鍵所在。”上述情況專業人士介紹說,“上市企業以及高管要建立正確的制度意識和危機意識,加強內部管理標準化建設監管觀念,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確保信息公開全透明、真正、精確、詳細,給市場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