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及“國防軍工”集各種先進技術于一身,彰顯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實力,是大國地位的顯著標志。當前,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蓬勃發展,探索蔚藍天海和浩瀚宇宙的偉大事業更加行穩致遠,夢想實現的腳步越來越近。
廣州六中,擁有黃埔軍校和西南聯大雙重血統,六中校訓“親愛精誠”與校歌均沿襲黃埔軍校,六中具備國防軍校的先天基因。暑假期間,在年級家委會的組織下,“國防軍工”高校鼎力配合,廣州六中學生深入哈爾濱、西安、南京三大歷史文化名城,探尋“國防軍工”發展歷程,開展了集愛國主義教育、科學家精神教育、國防教育于一身的“三航”主題研學活動。
研學期間,六中學生深入高校實驗室,聆聽了“國防軍工”專業教授的前沿講座,接觸了大學生社團的活動。學校希望借此探索“高校與高中協同育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新模式,培養六中學生往“國防軍工及三航”領域特色發展。
廣州六中三航科技館
為國鑄劍英雄志,滄海不滅赤子心
——哈爾濱研學回顧
哈爾濱,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以其戰火洗禮下的堅韌與不屈,鑄就了英雄的輝煌篇章;它又是新時代的開放門戶,以包容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勇立時代潮頭。在這片熱土上,一群國防軍工人承載著總書記的深切期望,他們深深扎根,傳承著優良的傳統,緊貼著強國強軍的戰略需求,默默耕耘于教育、科技與人才培養的廣闊天地,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2024年7月23-27日,廣州六中23位同學,開展了為期5天的哈爾濱研學之旅。
1. 歷史銘記,責任擔當
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及其遺址前,同學們駐足凝視,歷史的沉重與責任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他們重溫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往,誓言不忘歷史,牢記使命。
2. 哈工程探索,科技筑夢
廣州六中的同學們深入探索了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多個核心領域。在核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交流會上,學生們對“三海一核”特色專業有了深入了解,特別是通過高副院長的互動,增強了專業認知。此外,同學們還參觀了校史館、哈軍工紀念館、船舶博物館及科技成果展廳,深刻體會到哈工程在國防建設中的卓越貢獻和輝煌成就,特別是“共和國第一”的諸多創新成果,以及楊士莪院士等前輩的科研精神,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在“安全殼PCS系統”和水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參觀中,同學們對核能安全技術和水聲探測技術的前沿研究有了直觀認識,領略了科技創新的力量。
而在工程訓練中心,通過親身體驗工程仿真裝備和格斗機器人,同學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激發了探索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3. 哈工大之旅,創新引領
同學們深入到哈工大的各個角落,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蓬勃的科研活力。
踏入校史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哈工大百年華誕的深情寄語,這不僅是對學校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在這里,廣州六中的同學們見證了哈工大從中俄工業學院起步,歷經戰火洗禮,最終成長為如今“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知名學府。一幅幅照片、一座座獎杯、一位位院士的豐功偉績,共同繪就了哈工大輝煌的歷史畫卷。
在與招生專家的面對面交流中,六中的同學們深入了解了哈工大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瞄準學術大師、工程巨匠、業界領袖和治國棟梁四類杰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推出了多個由院士親自掛帥的特色班級和未來技術學院。這種高起點、高標準的教育模式,讓同學們對哈工大的教育品質充滿了敬意和向往。
走進航天館,同學們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從“臥震蒼穹”的巨石到東風-2彈道導彈、長征1號運載火箭的實物展示,再到四大主題展廳和專題展廳的豐富內容,親眼目睹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和發展歷程。
在創新創業學院,同學們被各種充滿創意的機器人深深吸引。從足球機器人到潛水機器人,從物流機器人到人形仿真機器人,每一個作品都凝聚著哈工大學子的智慧和汗水。在工程創新實踐中心,同學們親手操作數控車床加工出一枚枚子彈模型,充分體驗了工程創新的樂趣和魅力。
在王若維老師的精彩講座中,同學們全面了解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王老師的講述讓同學們感受到了航天人的責任與擔當以及他們為實現航天夢所付出的艱辛努力。
4. 文化浸潤,精神傳承
哈爾濱獨特的文化符號也深深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從中央大街的歐式風情到中東鐵路橋的歷史印記,從防洪紀念塔的莊嚴聳立到中華巴洛克街區的復古韻味,每一處都散發著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與紅色基因。同學們在領略冰城美景的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精神內核的豐富與深邃。
五天的研學時光轉瞬即逝,但留給同學們的卻是寶貴的記憶與深刻的思考。他們紛紛表示,此次研學之旅不僅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激發了他們投身國家建設、實現個人價值的熱情與決心。
回望這段旅程,有同學感慨萬千:“經過這次活動,讓我對原本感覺離我很遙遠、很抽象的知識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通過現場參觀、聽取授課、與教授專家面對面交流、親身參與各種實驗與操作,我全面了解和學習了國家國防軍工領域的前沿技術及最新成就,拓展了我的視野,激發了我的興趣愛好與愛國熱情。同時,哈爾濱這座城市充滿了歷史的韻味和獨特的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展望未來,也有同學的目光中閃爍著堅定與希望:“站在祖國的北疆,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與學術的蓬勃發展如何深刻地改變著這片土地。前輩們的辛勤耕耘與無私奉獻,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時代的使命與責任,應當心懷理想,勇于擔當,以不懈的努力和奮斗,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相信,每一份付出都將化作未來璀璨的星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愿我們都能以赤子之心,報效華夏,將青春與熱血獻給這片養育我們的山河大地!”
愿以寸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
——哈爾濱研學之有感
(一)
放眼看神州,一路研學行至祖國的最北,五天四夜的時光我們感受了高校的濃厚學術氛圍。當前的科技和學術發展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更使華夏大地在生產、軍事、國防等諸多方面,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跟隨研學團一路探訪,仿佛打開了我從未曾見過的世界,斗轉星移,歲月流金,幾十年孜孜不倦的科研一線先輩們用熱血和汗水鑄就的輝煌,已譽滿華夏。
在新時代國防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新時代少年是何其有幸,生于華夏,生于盛世,見證百年,不經戰亂。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該心如花火,向陽而生,以理想為帆,不懼遠航,以奮斗為槳,不懼風浪。我泱泱大國,神州大地,浩浩九州,一撇一捺都是脊梁,哈工大和哈工程用治學的嚴謹和成績實現了千秋作卷,山河為答。作為新一代中國少年,我們必將向奉獻在祖國科研一線的先輩們學習,我們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今天灑下的汗水,明天定會發出耀眼的光芒!愿以寸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
(二)
經過這次活動,讓我對原本感覺離我很遙遠、很抽象的知識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通過現場參觀、聽取授課、與教授專家面對面交流、親身參與各種實驗與操作,我全面了解和學習了國家國防軍工領域的前沿科技及最新成就,拓展我的視野,激發了我的興趣愛好與愛國熱情。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在科研項目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這讓我深受啟發,也為我未來的學習與職業規劃帶來了更多的啟發與思考。
同時,哈爾濱這座城市充滿了歷史的韻味和獨特的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仿佛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讓我流連忘返!
非常感謝老師們的悉心安排,真誠陪伴及辛苦付出!
(三)
是冰雪的世界,是新中國重工業的搖籃,是跨越3300公里的相見。
哈爾濱,這是冰雪之城。同時,這里也是工業之城,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優先發展重工業,是東北重工業基地,改變了中國重工業落后的面貌。如今中國日益強大,但我們仍需要大力發展科技,才能更好地屹立于民族之林。作為新時代接班人,我們有幸于這個暑假踏進哈工大和哈工程的校園。
“大工至善,大學至真”,這是哈工程的校訓。踏入工程創新中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所說的,“在這里,學習不拘泥于課堂里,不被課桌椅約束,而應該踏進實驗室,真真正正去接觸,去實踐,去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博物館,校史館,文化館,一切皆可成為教室,懷揣一顆好學的心,去實踐中探索,才能更好地科研。
這里擁有水聲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秉持“做人做事做學問,為船為海為國防”的理念,堅持創新,攻堅克難,突破一個個技術難關,用熱血和汗水鑄就了輝煌。縱觀古今,海是波瀾壯闊的,對人類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我們從未停止過對海洋的研究。正是這樣一個實驗室,全國許許多多如它一般的實驗室,為海洋保護和海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科技蓬勃發展的今天,亮眼的不僅是航海領域,更有航天的佳績。哈爾濱工業大學,一個歷史悠久的校園。從一開始多為俄羅斯的學生和教授,到后來逐漸有更多的中國人進入校園,為新中國培養屬于自己的人才,這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是一所高校對于國家和民族所展現出來的責任,是一種擔當。習主席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國科研人挑起大梁,為中華民族百年的飛天夢而奮斗。
如今的中國,山河無恙,繁榮昌盛,但我們也必須記得曾經那段百年屈辱的歷史。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陷。日軍侵華犯下了滔天罪行,其中,最為殘忍的便是731部隊的行徑。走進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遺址,映入眼簾的是幾個醒目的大字:反人類暴行。細菌戰,人體實驗,他們在我們的土地上肆意妄為,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數的痛苦。要永遠銘記這段歷史,吾輩自強。
這里與俄羅斯接壤,自然也少不了文化的交流。哈爾濱獨特的歐式建筑風格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展現了這座城市的中西文化交融特色。丁香撬動鐵軌,索菲亞教堂上的白鴿悠閑踱步,中東鐵路橋連接起了古今交融的夢,巴洛克的輝煌從過去到永恒。在充滿異域風情的建筑里,我看到的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是曾經輝煌的文化,兼容并包,源遠流長。
在研學中,我了解到了國家科技的繁榮發達,也看到了歷史的長河留下的遺跡。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作為新一代中國少年,我們要向這些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的先輩們學習,不斷努力,不斷創新,讓祖國的未來光芒萬丈!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