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翔菲
兩年后,上海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上海電影節”)終于迎來了整個板塊的回歸。在本屆上海電影節上,影視企業、導演和粉絲對科技和電影的討論顯著增加。
在最近舉行的上海電影節開幕論壇上,來自中國電影集團、上海電影集團、光媒體、博納電影等電影電視行業的領導者談到了人工智能對產業鏈的影響。此外,“科幻電影周”的許多子論壇都充滿了朋友,郭凡、陸川等探索尖端技術的導演發言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技術正在為電影行業開辟一個新的空間。
博納影業董事長于東笑著說:“誰說人工智能的概念好,誰的股票漲得好。”。自今年3月以來,影視媒體行業在a股市場表現良好,許多影視公司紛紛探索AIGC產業的實施。
擁抱AI:只有入局才能破局
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說:“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只有入局才能破局。”。
在上海影城SHO在上海電影節主會場發布的一系列活動中,上海電影集團打造的葫蘆兄弟數字天團驚艷亮相,觀眾贊嘆不已。在隨后的論壇上,中國著名導演謝晉的“數字人”發表了開幕詞,分享了“科技能成為偉大作品的有力支撐”的感受。因《中國奇譚》而走紅的小豬妖“數字人”也出現在屏幕上,與影視行業的老板熱情互動。
上影集團對人工智能的布局不止這些。王健兒表示,上海電影集團新愿景文化產業數字投資基金與上海電影藝術中心聯合發起了“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加速器計劃。未來三年,該基金將投資3億元投資加速器優質項目,重點關注上下游創新企業,包括AIGC等文化產業鏈。此外,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翻譯廠和喜馬拉雅共同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建立了人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情感語言表達標準。第一部原創作品《魔都奇譚》首次亮相。
博納影業創始人兼董事長于冬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博納影業一直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大大降低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從電影的場景、道具到演員的妝容和動作。“比如劇集《上甘嶺》第一張概念海報,輸入幾個關鍵詞,AI就為我們做完了。”于冬說。此外,在即將上映的電影《傳說》中,年輕成龍飾演的古代將軍戰場的場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還原。
“我們已經在做相關的實驗了。”光媒體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長田表示,公司正在部署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索實踐,積極尋找與內容創作的結合點。此外,該公司還在動畫電影相關工作中使用了最新的生成人工智能技術:今年3月,該公司將推出動畫電影《去你的島》,并發布了第一張基于GPT-4等技術的概念海報。
華策影視還表示,該公司前瞻性地布局了AR/VR技術領域。公司積極與百度、咪咕合作,有望實現5G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多元化內容實現。
暢想AI: 進入電影“智慧”產業
“未來的電影產業可能會成為電影‘智慧’產業。”王健兒說。很多業內人士也對“科影融合”會給影視行業帶來什么變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流浪地球》系列導演郭帆說:“我們的團隊在創建《流浪地球2》時搜索了相關信息,預計2030年左右會出現ChatGPT等產品。出乎意料的是,它在現實中是提前的,拍攝將成為現實的一部分。也許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流浪地球3》將減少現場人數的一半,甚至更多。”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欣認為,高科技不僅是對電影的祝福和色彩,也是對電影制作本身的真正改變。”高科技可以為創作者帶來更新的表達方式。講故事的方式和手段,向觀眾呈現的效果,將反映在成本上,時間上。這部電影的表演已經大大釋放出來了。”
著名導演陸川在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表示,人工智能大大提高了電影制作的效率。”概念設計師在四個月內所做的事情可能需要一天的時間才能完成。”
高科技對電影制作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創作上,也體現在電影的呈現上。王長田說,人工智能可能會提高動畫電影整個制作周期的效率30%:“原來我們一年完成三部動畫電影,現在有機會做四部。王長田非常關注虛擬現實對未來電影發行和放映的變化:“將來,你可以在網上買一張電影票,去電影院或自己的虛擬現實。貓眼把電影推到你的虛擬現實上,你可以在家里看到與電影院相當的效果。”
于東深刻認識到高科技給電影發行和放映帶來的根本性變化。他說,雖然一些新技術還沒有應用到大屏幕上,但它們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實現。”目前,電影院最重要的是如何加強劇場效果,提高視聽技術和放映質量。我們需要加強與小屏幕的競爭,大大提高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他說。
《熊出沒》系列電影制片人華強方特總裁尚琳琳說:“三年前《熊出沒》第10部作品開始制作時,主要采用三維制作。但目前,第11部作品已經在創作和制作過程中,我們要求每個環節都嘗試人工智能的應用。”
不止AI:促進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6月13日,2023年中國電影年票房已超過230億元。面對流媒體和短視頻的沖擊,中國電影人深深肩負著如何吸引觀眾回到電影院,如何通過光影連接世界和中國的重任。
自今年年初以來,電影業一直在重組,在文化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給了電影工作者很大的信心。”這表明,只要電影很好,觀眾就會回來。”余東說:“講故事的能力是中國電影中最具優勢的傳統敘事美學。我們期待著在未來的電影制作中疊加新技術,使電影更加堅實。”
黨委書記、中國電影集團董事長傅若清表示,談論電影的高質量發展實際上是關于供給側改革。創作更多、更豐富、更多類型、更具獨特藝術魅力的電影。同時,我們也必須尊重市場和觀眾,因為沒有終端電影市場,電影的供應是空的和蒼白的。
王健兒認為,解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是解決投入產出的基本邏輯問題。”我們喊了這么多年的好故事,但好故事總是有限的。有一個好故事并不容易。我們如何才能產生‘長尾效應’?”王健兒說,國外一個大IP系列可以做幾十年的案例并不少見,所以中國電影的高質量發展應該走上大IP發展的道路。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