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醫臨床路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disease,NAFLD)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和遺傳易感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損傷,疾病自然史包括單純性肝脂肪變、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細胞癌(hepatocellu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NAFLD主要與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結直腸腫瘤等的高發密切相關。隨著肥胖和MetS的流行,NAFLD已成為我國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體檢肝臟生物化學指標異常的首要原因,且越來越多的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性肝病,加重了病情的進展[1]。
中醫沒有脂肪肝這一病名,將其歸為肝癖又名肝痞,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痰濁淤積于肝。病理因素以濕、痰、滯、瘀為主。以脅脹或痛,右脅下腫塊為主要臨床表現[2]。
一、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診斷標準
(1)病史:有過食肥甘的病史,或有體重較重,或有血糖、血壓、血脂等部分指標異常等。
(2)主要癥狀:通常癥狀輕微甚至無癥狀,有肝區不適,易疲倦,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乏力等。
(3)主要體征:肝大,質地柔軟,有壓痛。
(4)輔助檢查:B超提示:肝區近場回聲彌漫性增強(強于腎臟和脾臟),遠場回聲逐漸衰減;或者有肝內管道結構顯示不清;或者有肝臟輕至中度腫大;CT提示彌漫性肝臟密度降低,肝臟與脾臟的CT值之比小于或等于1。
二、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證候分型
(1)肝郁脾虛、痰濕阻滯 肝區不適,易疲倦,頭身困重,嗜臥乏力,胸脘痞悶,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厭食油膩,口粘不渴,便稀不爽。舌苔白膩,脈滑有力。
(2)痰阻血瘀、濕郁化熱 邪肋脹痛觸痛明顯而拒按,或牽引肩背,伴納呆惡心,厭食油膩,口干口苦,腹脹少尿,或有黃疸。舌苔黃膩,脈弦滑。
(3)濕郁血瘀、肝陰不足 肝區不適,脅肋隱痛,綿綿不已,遇勞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煩熱,兩目干澀,頭暈目眩,易疲倦。舌質紫暗有瘀斑瘀點,舌苔膩,脈弦細數。
三、強肝膠囊安全性高、療效確切,可用于治療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一般認為中藥復方的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其多成分、多途徑的藥理作用與脂肪肝發病的復雜機制相吻合,可以在改善脂肪肝的同時改善其相關疾病。
不少文獻資料表明,強肝膠囊可降低NAFLD患者轉氨酶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3],減輕肝纖維化程度[4],還能有效緩解患者乏力、口干苦、舌苔黃膩等癥狀,具有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療效確切為多指南推薦,可以放心使用。
參考文獻: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