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是由于腫瘤原因直接引起的疼痛,是因為腫瘤壓迫或侵犯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或者侵犯骨骼及臟器,引起局部組織炎癥、潰瘍、壞死等引起的疼痛。癌痛主要表現為脹痛、酸痛、刺激性疼痛、燒灼痛、間歇痛,同時疼痛還會伴隨有惡心、嘔吐、頭暈、乏力、焦慮、失眠等癥狀。
癌痛比較難治,因癌痛癥狀整體較為復雜。通常治療癌癥疼痛的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弱阿片類藥物、強阿片類藥物三類。根據患者的疼痛來評估用藥,分輕度、中度、重度疼痛。癌痛病人的藥物服用劑量、時間、類型遵醫囑執行,切不可自行用藥,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西藥固然止痛快速,但也有可能會讓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性,而且還有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皮膚瘙癢以及紅腫現象,而且還有可能會引起胃腸道反應,比如惡心、嘔吐現象,也有可能會引起胃痛。
在推廣癌痛規范化治療中,我們發現中成藥的使用較為普遍。西藥治療癌痛療效確切、起效快、但具有比較明顯的不良反應。為了規范中成藥在癌痛治療中的合理使用,北京市疼痛治療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癌痛專家組撰寫了《癌痛規范化治療中成藥合理使用專家共識》。中醫在癌痛治療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止痛作用
根據疼痛癥狀特點和病理機制,施以理氣、活血、散寒、解毒等方法,通過疏通與扶正、協調陰陽氣血、平衡經絡臟腑而緩解疼痛。
2. 改善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阿片類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便秘、惡心、嘔吐、嗜睡、尿潴留、眩暈、瘙癢等。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便秘,其次是惡心嘔吐。中藥治療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尤其是便秘,根據辨證特點用藥,往往會取得較好療效。
3. 止痛中成藥與癌痛三階梯治療相結合中醫和西醫學科不同,雖然對疼痛的病理機制認識不同、用藥不同,但對癌痛病人的治療理念是一致的,即快速、有效地消除疼痛。
《癌痛規范化治療中成藥合理使用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西黃丸(膠囊)屬于I類證據,A級推薦,可用于骨轉移癌、肝癌、乳腺癌引起的疼痛,并推薦用于骨轉移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瘤引起的頸部、乳房、肝區疼痛及骨轉移疼痛屬于熱證者。[2]
中醫認為,腫瘤的發病病機為痰瘀毒互結、正氣虧虛,常分為熱毒內蘊、痰凝濕聚、氣滯血瘀和氣血虧虛4個證型,所對應的治法包括清熱解毒法、化痰散結法、活血化瘀法、扶正培本法。西黃膠囊中牛黃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毒化痰的作用;麝香為臣藥,具有化痰散結活血作用;乳香、沒藥為佐使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4味藥物科學配伍,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符合中醫對腫瘤辨證施治的基本理念。
參考文獻: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