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馮雨瑤
并購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手段,可是卻往日實例看,一些并購也存在“并發癥”,例如,盲目跟風跨界營銷“借勢營銷”、根據并購標的虛報銷售業績,進而導致信譽大幅度資產減值從而連累業績……
記者注意到,6月份至今,一些上市企業收到并購有關問詢函。問詢函中,管控甚為關心交易標的公司估值合理化、業績承諾設定的合理化、標底以及公司可持續盈利等諸多問題。
鏡片資詢創辦人況玉清告知《證券日報》新聞記者:“這種問詢函就是為了督促有關上市企業在并購時做好相關合規管理、財務盡職調查,防止并購‘并發癥’。”
多家企業因并購
接到問詢函
經整理,僅6月份,海得控制、廣州浪奇、金科股份、三川智慧等約10家公司依次接到并購問詢函。
從咨詢信息看,交易方案的合理化、交易標的估值的合理化、資產重組、業績承諾設定合理化、標的公司能否實現整合優化與監管等諸多問題頻被問到。比如,6月19日,深圳交易所下達問詢函規定海得控制就本次交易公司估值標價、設定業績承諾額度常用方式等開展詳細說明。
廣州浪奇于6月18日接到問詢函,交易中心同時要求詳細描述本次交易做價是否可行,存不存在危害上市企業和中小型股東利益的情形。除此之外,交易中心還規定廣州浪奇融合標底公司的經營銷售業績、市場拓展狀況、核心競爭能力、顧客可靠性等,進一步補充披露業績承諾的可實現性。
企業并購后能不能對交易標的執行整合優化與控制,都是交易中心對上市公司不斷詢問關注的焦點。除海得控制問到能不能對交易標的執行有效管理外,另一家公司又被交易中心規定從總體上發展戰略、業務管理模式等,表明本次交易后上市企業對標的公司能否實現整合優化與監管。
除此之外,交易中心還對并購是不是涉及到內線交易或內幕交易有關有關問題咨詢。6月14日,深圳交易所對三川智慧下達問詢函,規定表明買賣評估增值的科學性和標價公允性,存不存在向關聯企業內幕交易問題。企業先前公布公告顯示,擬以6240萬余元轉讓周鋼華、盧圣章等所持有的集盛科技8%股份。本次買賣交易銷售對象之一周鋼華是企業原持倉5%之上公司股東,高管增持低到5%下列未滿一年,為公司關聯自然人。此次標的公司依據收益法評估公司估值為78393.33萬余元,升值率為208.52%。
管控提升“嚴格把關”
并購事宜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陳靂告知《證券日報》新聞記者:“上市企業借并購可搶占市場份額、提高競爭力。除此之外,根據并購也可以使一些上市企業進到全新領域擴展目前經營范圍等。”
況玉清表明,并購的目的在于它可以幫助企業順著自身主營業務和周邊的全產業鏈實現快速的延續,從而發展壯大。“但是若偏移初心,去跨界營銷、去轉型發展、乃至去講一些定義小故事,通常不成功幾率更高。”
實際上,一些上市公司并購“并發癥”,曾令投資人瞠目結舌。
例如,某上市企業則在2022年年報披露時間中則表示,導致企業本年度純利潤預虧最主要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在2022年收購分公司出現資產重組。
還有一些企業激進派跨界營銷、大格局回收,最后卻企業并購因標發生運營難題,比較嚴重連累本身銷售業績。
比如,一家從業化工原料生產制造上市公司,為涉足互聯網推廣行業而大格局投資了四家標底,并打開雙主營業務運營。但自此,其企業并購的四家標底卻均深陷經營不善,銷售業績大幅下降,造成上市企業記提超大金額資產重組,連累企業連續三年虧損。
在業內人士看來,管控根據咨詢等形式,提早對發售公司并購重組事宜“嚴格把關”十分重要。
陳靂覺得,為了保障金融體制正常運轉,提高市場情緒,監管部門實時關注并購事情里的相關風險具有必要性。“一是避免銷售市場控制,維護保養市場公平公正;二是維護股民權益,進一步提高市場公平公正和透光性;三是推動上市企業合規經營。”
他還表示,公司也必須充足財務盡職調查,評估目標企業的實際價值與潛在性風險,盡可能的減少相關風險。“公司要重視企業并購后融合及管理,樹立良好的監督制度,并加強公司治理結構,創建高效的風險控制體系。”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