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萬晨曦
氮化硅產業鏈邁入大事件。6月8日,三安光電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湖南省三安與意法半導體擬總計注資32億美金(約合人民幣約228億人民幣)一同開設一家主要從事氮化硅外延性、芯片加工的合資企業代工生產企業。
合資企業會由三安光電控投
“三安光電為我國化合物半導體龍頭企業,意法半導體為國際半導體巨頭,本次合資企業辦廠,不但再一次證明了三安光電在氮化硅的全產業鏈水平,還代表著三安具備業內翹首以待的8英吋碳化硅襯底片、外延片的產能。這也就意味著,國際性大佬不斷看中我國市場。”有業內人士認為。
“三安光電與海外大佬合資企業辦廠釋放出我國半導體行業正在逐漸提高自身技術實力、提升與國外大佬合作伙伴關系的信息。本次合作事宜有助于提升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力,并且也有利于促進氮化硅處理芯片技術發展與應用。”艾文智略首席投資官曹轍接納《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
依據公告稱,該合資企業項目公司會由三安光電控投,暫定名為“三安意法半導體(重慶市)有限責任公司”,在其中由三安光電控股子公司湖南省三安持倉51%,意法半導體(我國)集團有限公司持倉49%。新項目預估投資額達32億美金,待監督機構審批后即開建,預計于2025年第四季度逐漸生產制造,計劃于2028年全方位峻工。此項目將采取意法半導體的氮化硅專利權加工工藝技術性,達產后可制成8英吋炭化硅晶圓10000片/周。
三安光電經理林科闖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此次合資企業工廠的創建,也為我國氮化硅銷售市場注入新鮮能量,我們將要擴大產能提供,促進碳化硅器件在市場上廣泛運用,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發展。也凸顯出三安光電的氮化硅業務流程已經得到了國際性客戶認可,就是我們向著國際性氮化硅技術專業晶圓代工廠這一目標邁開的重要一步。”
意法半導體首席總裁首席執行官Jean-MarcChery表明:“新合資企業廠將助力公司到2030年獲得50億美金之上氮化硅營業收入這一目標。這一舉措也和企業2025年至2027年完成200億美金之上的營收總體目標及其以前向金融市場傳遞的有關會計方式相契合。”
同一天,三安光電還公示擬個人獨資在成都成立的8英吋碳化硅襯底加工廠計劃投資約70億,將利用獨有的碳化硅襯底加工工藝獨立創建和經營,以適應合資企業工廠的基板要求,并與之簽署長期性供貨協議書。該個人獨資加工廠關鍵進行生產碳化硅襯底,達產后,整體規劃生產制造8吋碳化硅襯底48萬片/年。
氮化硅各個環節業務流程順利開展
在新能源汽車、風光儲等領域需求拉動下,氮化硅企業業務正踏入快速增長期。
新能源車是氮化硅的重要應用商店之一,都是產業鏈近些年的關鍵增長點。據Yole數據顯示,全世界氮化硅電力電子器件市場容量預計從2021年10.9億美金增長到2027年62.97億美金,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4%。
集邦咨詢化合物半導體投資分析師龔瑞驕向記者表示,不論是市場需求狀況或是國際性大佬提產發展趨勢,氮化硅尤其是車配類高檔氮化硅商品還是處于高形勢。在我國氮化硅生產商整體實力不斷提升,且銷售市場空缺極大的大環境下,海外半導體巨頭陸續“手牽手”我國生產商。
先前,天岳優秀與天科合達均于5月3日官方網站公布,它與英飛凌簽署了一份長期協議,為后面一種提供高品質且有潛力的6英尺碳化硅襯底和晶棒,并幫助其向8英尺炭化硅晶圓銜接。
三安光電還表示,2023年企業將加快氮化硅產能擴張,盡快釋放產能,達到市場的需求、完成經濟效益,為公司發展探索新的核心競爭力。
年度報告表明,截止到去年年底,三安光電集團旗下湖南省三安氮化硅生產能力已超12000片/月,硅基氮化鎵生產能力2000片/月。湖南省三安二期工程將在2023年全線貫通,達產后配套設施年產量有望突破50萬片。
三安光電還強調,企業氮化硅各個環節業務流程順利開展,基板已經通過幾個國際大顧客認證,其中一家完成大批量交貨,且2023年、2024年供貨已經基本鎖住。企業的氮化硅MOSFET代工生產業務流程已經與領頭新能源車及配套企業進行合作,并和某知名汽車企業簽定處理芯片戰略采購意向協議,總額達38億人民幣。已簽訂的氮化硅MOSFET長期性采購合同范本總額超70億人民幣。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