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計算新基礎設施的速度
長三角打造“東數西算”集群合作新模式
本協議以示范區“一體化”發展理念為基礎,以國家“東西計算”項目為大綱,旨在加強長三角計算服務、數據流通、數據應用和安全保障,引導長三角計算基礎設施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
◎記者 宋薇萍
長三角計算能力基礎設施建設迎來了新的進展。6月6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執行委員會在安徽省合肥舉行的第五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上海市青浦區、安徽省蕪湖市、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善縣政府達成“合作建設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協議”(以下簡稱“協議”)。
根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獲得的協議,該協議以示范區“一體化”發展理念和國家“東西計算”項目為基礎,加強長三角計算服務、數據流通、數據應用和安全保障,引導長三角計算基礎設施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
推動構建多層聯動算力網絡系統
去年2月,國家發改委批準在長三角等8個地方建設國家計算能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經批準,長三角樞紐規劃建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和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其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數據中心集群起點為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
為構建數字中國戰略和“東西計算”國家項目背景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集群合作的新模式,該協議涵蓋了七項合作內容。建議加快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建設,發展高密度、高效、低碳數據中心集群,積極承擔長三角中心城市的實時計算能力需求。
深化區域合作,協議提到,兩個集群加強集群與計算能力網絡系統的協調,探索建設各種網絡試驗線,鼓勵蘇州、嘉興、蕪湖申請國家互聯網骨干和新互聯網交換中心,加快兩個數據中心集群之間的網絡建設,優化集群與長三角主要城市之間的高速數據傳輸網絡,促進多層聯動計算能力網絡系統的建設。“我們應該鼓勵超級計算機智能基礎設施的先進布局,促進與周邊城市計算能力的協調和調度,支持長三角地區有條件的城市積極融入“東西計算”項目。”
長三角地區將圍繞提高產業安全水平,建立數據中心上下游產業鏈關鍵校心技術(產品)協同攻關清單,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解決“卡脖子”問題。推進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新型計算體系建設,形成技術引導和機制創新試驗區。加快實施“信貸創新”項目,建立獨立可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加快國內替代,積極引導實施多個跨區域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和產業鏈應急試點項目。
積極融入國家計算網絡調度機制
除了該地區的計算能力部署和優化外,該協議還指出,我們應積極整合國家計算能力網絡調度機制,努力在長三角地區試點建設計算能力網絡調度系統。鼓勵地方政府、行業組織和龍頭企業建立跨省、行業、企業計算能力調度平臺,逐步實現分鐘高效調度。探索計算能力基礎設施調度協調機制,創建一批具有區域特色和行業特色的解決方案和應用示范。
到目前為止,我國數據中心的規模已達到500萬標準機架,計算能力已達到130EFLOPS(每秒1300億浮點運算)。隨著數字技術不斷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全社會對計算能力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預計每年仍將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根據規劃,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和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將抓緊實現起步區建設目標: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指標控制在1.25以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顯著提高。
記者從蕪湖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獲悉,截至目前,蕪湖市已建數據中心機柜0.24萬臺,在建數據中心機柜1.3萬臺,已建數據中心上架率64%,主要業務應用領域為人工智能、視頻游戲、智能制造等。
計算力新基礎設施正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全面展開。以蘇州吳江為例,中國移動長三角(汾湖)數據中心一、二期建設位于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腹地已竣工投入運營。三期計劃于今年10月開工,總投資超過25億元,計劃建設1.8萬個機架。在上海青浦區,依托“長三角數字干線”,青浦區正在推動水鄉客廳與西岑科技創新中心的聯動,擴大上海數據集團平臺效應,加快水鄉客廳綜合計算能力調度中心的初步工作,努力培育數字經濟集群。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