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的超額收入屬于管理人
銀行理財條款“被忽視”
◎記者 孫忠
最近,隨著債券市場的不斷強化,銀行的財務凈值得到了顯著改善。
據統計,合同中有2260種銀行理財產品注明,超額報酬將計提,浮動管理費將收取,占整個銀行理財規模的4%。銀行理財超額報酬的計提比例沒有明確的監管指導。數據顯示,計提超額報酬的平均比例為42%;甚至多種理財產品的計提比例也高達100%,相當于投資者放棄分享超額報酬。
銀行金融產品建立了超額報酬機制,本質上是收取浮動管理費。在市場參與者看來,一方面,收取浮動管理費有利于產品在實現預期回報的同時為投資創造更高的回報;另一方面,過高的超額回報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的參與熱情。
本質是收取浮動管理費
目前,銀行金融產品投資管理費的提取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根據約定的費率提取固定管理費,不再收取超額績效報酬;二是提取固定管理費后,部分或全部超額收入作為超額績效報酬。
數據顯示,目前約有2260種銀行理財產品明確提取超額報酬,占整個銀行理財規模的4%。
與公募基金幾乎不收取超額業績報酬、私募行業收取比例不高于20%的規定不同,銀行理財超額業績報酬一般高于40%。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260家銀行平均提取超額報酬的比例為42%。也就是說,銀行理財產品將對產品超額報酬的42%收取浮動管理費。
一般來說,只要金融產品年收益率不超過績效比較基準,投資經理不收取浮動管理費;產品年收益率超過績效比較基準的,超額報酬部分按一定比例作為產品經理的浮動管理費。
以交通銀行理財“穩享中短債2001”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明確不收取超額業績報酬。交通銀行理財“德利寶私人銀行系列價值選擇1702”凈值理財產品,40%作為超額業績報酬,投資收益超過按業績比較基準計算的部分。
100%的超額報酬引發爭議
記者注意到,許多金融產品增加了超額報酬的比例。據統計,目前超額報酬計提比例達到或超過80%的產品高達276種,多種產品計提比例高達100%。
比如招商銀行理財旗下的“招商銀行量化穩定18月封閉1號增強固定收益”產品,計提比例高達100%。根據產品說明書,當產品成立日至計提日,當年名義份額凈收益率超過4.50%時,計提超出部分的100%為浮動投資管理費。
超額業績計提比例為100%,在業內存在一定爭議。
“超額業績計提高了100%。這個比例太高了嗎?一位銀行理財人士表示,計提超額報酬用于浮動管理費。一方面,它有利于實現投資者的預期回報。畢竟,只有達到業績上限,才能參與超額報酬的計提;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積極性,但過高會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例如,100%的計提意味著投資者不會分享超額報酬。
晉商銀行投資經理孫艷萍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一措施是合理的。從招商銀行理財上述產品設計來看,這是一款量化固定收益產品,在獲得超額收益之前,必須獲得較高的業績基準。如果這個目標能夠實現,估計投資者可以接受,即使沒有超額報酬。
除招商銀行理財外,還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擁有超額報酬高比例計提的產品。例如,中國郵政理財和渝農村商業銀行都有超額報酬達到90%的產品。渝農商理財“興盛一年定開202號理財產品”在產品說明書中明確規定,該產品收取浮動管理費,轉換后的產品年化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10%屬于投資者,其余90%為產品經理浮動管理費。
部分公司降低了超額報酬計提比例
目前,為了平衡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的利益分配,許多金融公司開始降低相關產品的超額報酬計提比例。
一位銀行理財經理表示,該公司去年計提超額報酬的比例高達70%,現在已經大幅修正。目前,其理財產品一般計提20%至40%的超額報酬。“在特定情況下,這一比例達到100%,這意味著管理者可能與投資者達成了默契。這種模式意味著你需要什么,但它更適合私募股權產品。”
交通銀行財務管理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更注重投資者和管理者利益的平衡。去年,公司金融產品超額報酬計提比例顯著降低。同時,這類產品多為固定和封閉產品,比例不高。
一位金融投資者表示,他很少關注超額報酬的計提,更多的是參考業績基準。如果你能獲得超額報酬,但不能參與分配,這種投資體驗并不好。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