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57版)
三、持續督導機構核查意見
(一)核查程序
1、訪談了公司財務總監、采購部門負責人,了解公司產品單價、成本變動情況;
2、獲取了公司原材料采購明細表,分析了主要原材料采購價格變化情況;
3、結合市場環境對公司2020-2022年各類型產品毛利率進行波動分析;
4、獲取了公司成本計算單,了解公司成本歸集方式,分析各產品料、工、費構成及波動情況,核查了公司產品成本核算情況;
5、查閱了同行業可比公司披露的公開信息,分析了公司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差異原因。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公司毛利率持續下降,主要原因系產品結構變化導致收入結構變化、市場競爭加劇導致產品單價下降,具備合理性;
2、公司各區域毛利率水平存在一定差異,主要系產品結構差異所致,各區域銷售產品構成及類型不同,導致各區域毛利率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具備合理性;
3、公司產品毛利率變動趨勢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系細分市場差異、產品結構、生產工藝和市場競爭策略的影響,具備合理性。
三、關于應收款項情況
近三年,公司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賬面余額合計26,515.04萬元、32,471.83萬元、32,328.8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80%、88%、104%,逐年上升。其中,賬齡在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10,243.20萬元,占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的45%,同比增加12.54個百分點。請公司:(1)按同一控制口徑列示前五大應收賬款對應的客戶名稱、賬面余額、賬齡、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及期后回款情況,結合信用政策、應收賬款周轉率變動、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說明應收賬款持續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2)按同一控制口徑列示前五大應收票據客戶名稱,結合應收票據賬期、逾期未兌付情況、銀行承兌匯票開立銀行、商業承兌匯票開立方信用情況,說明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新金融工具準則關于預期信用損失的規范要求。請年審會計師核查并對上述問題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回復
(一)按同一控制口徑列示前五大應收賬款對應的客戶名稱、賬面余額、賬齡、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及期后回款情況,結合信用政策、應收賬款周轉率變動、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說明應收賬款持續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
1、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的具體情況
■
注:上表對同一控制下企業視同為同一客戶進行了合并披露。
前五大客戶的應收賬款余額2021年與2020年相比,增長較多,主要由于2021年開關磁阻電機驅動系統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全年業務增長較快,較2020年銷售收入增加54.06%;2022年與2021年基本持平,主要是由于公司的銷售主要集中于中國中鐵、國家鐵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下屬公司,這些客戶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受工程工期以及建筑項目業主的回款等因素決定,回款周期較長,導致1年以上應收賬款占比較高。
2、應收前五大客戶的期后回款情況及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
■
注:上表對同一控制下企業視同為同一客戶進行了合并披露。
因列示的客戶為最終控制方,包括多個下屬公司,所以只抽取了應收賬款余額較大的合同進行了列示。
第一名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鐵”),主要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
(1)先貨后款,貨款分期支付。結算完成后,中國中鐵在收到公司開具的正式增值稅專用發票后60日內,中國中鐵按當月業主向其撥付的工程進度款比例向公司支付當月結算金額的70%,安裝調試及驗收合格后支付到總金額的95%,剩余5%作為質保金,在質保期滿后1個月內無息支付。
(2)貨款分期支付情況一。到貨驗收合格,且中國中鐵在收到公司開具的正式增值稅專業發票并通過稅務認證后,向公司支付該批貨物60%的價款,安裝完成后支付該批貨物20%的價款,工程開通驗收合格后支付該批貨物15%的價款,剩余5%作為質保金,待建設單位返還中國中鐵質保金后1個月內無息支付。
(3)貨款分期支付情況二。到貨驗收合格,且中國中鐵在收到公司開具的正式增值稅專業發票并通過稅務認證后,中國中鐵按當月業主向其撥付的工程進度款比例,向公司支付該批貨物60%的價款,安裝完成后支付該批貨物20%的價款,工程開通驗收合格后支付該批貨物10%的價款,剩余10%作為質保金,待建設單位返還中國中鐵質保金后1個月內無息支付。
第二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如下:
(1)供貨單合同設備價款分預付款、到貨款、投運款和質保金支付,支付比例為0:10:0:0,即該供貨單全部合同設備出廠試驗合格并交貨后,公司憑到貨驗收單、增值稅專用發票辦理到貨款支付申請手續。國家電網在申請手續辦理完畢后60日內,支付到貨款。
(2)合同價格分預付款、到貨款、投運款和質保金四次支付,支付比例為0:9.5:0:0.5,質保期為從合同設備通過驗收并投運后24個月。
(3)合同價格分預付款、到貨款、投運款和質保金四次支付,支付比例為1:4:4.5:0.5,質保期為從合同設備通過驗收并投運后24個月。
第三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路”),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如下:
(1)交付并驗收合格、安裝調試后180日內,中國鐵路向公司支付合同總價款的97%,每次付款前,公司應按中國鐵路規定提供合法有效的增值稅發票。剩余3%作為質保金,在質保期屆滿之日起7日內支付。
(2)交付并安裝調試驗收合格后,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相關票據辦理內部審核,審核通過,發票入賬后,12個月內,中國鐵路按公司出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支付95%貨款,剩余5%作為質保金,在質保期滿后支付,不計利息。
第四名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建”),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如下:
(1)中國鐵建收到公司提供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中國鐵建認可的結算單等單據后,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支付公司所交付物資款項至60%,工程開通后,中國鐵建向公司支付35%的結算款項。剩余5%作為質保金,質保期滿3個月,中國鐵建在30日內無息支付。
(2)貨物到達現場驗收合格,且向中國鐵建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并經中國鐵建財務人員到稅務部門認證合格后90日內,支付至該批貨物總價的60%,工程開通之日后60日內支付至貨款總額的80%,建設單位出具整體工程竣工驗收報告文件30日后,支付至貨款總額的97%,余款3%作為質保金,質保期滿如無質量問題無息付清。
第五名山東日發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如下:
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后,次月支付60%的貨款,3個月內支付貨款的30%,剩余10%作為質保金,質保期為12個月,質保期滿后30天內支付質保金。
從合同回款情況來看,前五大客戶中,合同約定款項需要等業主撥付或合同約定工程項目全部開通后付款的規定,導致應收賬款的回款受工程項目工期的影響。工程項目工期多為2-3年左右,所以應收賬款賬期較長,而且應收前五大客戶的收入總額為12,348.06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為39.83%,以及國企的審批流程繁瑣等原因,增加了公司貨款回收時間,導致應收賬款余額增加。
3、公司的信用政策
公司業務分為智能電網故障監測與自動化板塊和開關磁阻電機驅動系統兩大板塊。其中,智能電網故障監測與自動化板塊主要服務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鐵路、中國中鐵等大型央企;開關磁阻電機驅動系統板塊的客戶主要是鍛壓機械、紡織機械、石油機械等行業的設備制造商,以民營企業為主,公司客戶的企業性質和企業信用差異較大。
智能電網故障監測與自動化板塊的主要客戶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其下屬公司、中國鐵路、中國中鐵等長期合作、回款情況良好且支付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央企及大型國有企業,考慮到該部分客戶付款流程審批時間周期較長,結合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240-270天左右)后給予9個月的信用期,對其他長期合作、回款良好的非上市公司客戶給予6個月的信用期;開關磁阻電機驅動系統板塊主要為鍛壓機械、紡織機械、石油機械客戶,其中對長期合作、回款情況良好且支付能力較強的客戶給予6個月的信用期,開拓的新客戶根據公司具體的評級標準給予3-9個月的信用期或者先款后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其下屬公司、中國鐵路、中國中鐵相關業務為客戶的格式合同,合同條款格式固定,公司大都按照客戶的合同格式條款簽訂合同;但是電網與鐵路項目周期長,需要由客戶推進整體項目進度,實際付款并非按照合同執行,實際付款周期較長。因此公司制定客戶信用期用于業務人員催收相關款項,考慮客戶支付能力較強,且公司產品主要用于電力與鐵路,最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收款結算。
4、應收賬款周轉率列示
■
應收賬款周轉率與上年相比降低,主要由于2022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較大,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降低。
5、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應收賬款列示
■
9家同行業可比公司中,8家公司應收賬款余額與上年相比增長。宏力達和金智科技1年以上應收賬款余額占比增加較多,其他幾家公司基本變動不大。公司1年以上應收占比增加,主要是因為中國中鐵、國家鐵路等客戶的工程項目周期長,且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比高導致的。
綜上所述,公司的銷售主要集中于中國中鐵、國家鐵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及下屬公司,這些客戶合同約定的回款時間受工程工期以及建筑項目業主的回款等因素決定,所以回款時間增加,導致應收賬款與往年相比增加。
(二)按同一控制口徑列示前五大應收票據客戶名稱,結合應收票據賬期、逾期未兌付情況、銀行承兌匯票開立銀行、商業承兌匯票開立方信用情況,說明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是否符合新金融工具準則關于預期信用損失的規范要求。
1、應收票據前五大客戶列示如下:
■
注:上表對同一控制下企業視同為同一客戶進行了合并披露。
前五大客戶應收票據金額合計5,805.00萬元,占應收票據余額的60.59%,其中,前五大客戶中銀行承兌匯票占比93.11%,商業承兌匯票占比6.89%。公司應收票據期末余額主要由違約風險較低的銀行承兌匯票構成。
應收票據前五大客戶具體情況列示如下:
■
注:上表對同一控制下企業視同為同一客戶進行了合并披露。
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應收票據無逾期未兌付的情況。
2、規范要求
新金融工具準則采用預期信用損失率對應收款項計提壞賬,實際執行采用遷徙率模型,依據歷史期間實際損失率,結合前瞻性信息對本期應收款項未來損失可能性進行判斷,并計提相應減值。對于購入或源生的未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企業應當判斷金融工具的違約風險自初始確認以來是否顯著增加:第一,如果已顯著增加,企業應當采用概率加權法計算確定該金融工具在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以此確認和計提減值準備。第二,如果未顯著增加,企業應當按照相當于該金融工具未來12個月內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確認和計提減值準備。
公司應收票據壞賬準備參考應收賬款的預期損失率,綜合考慮銀行承兌匯票開立銀行、商業承兌匯票開立方信用情況,票據到期后歷史逾期未兌付情況,確定應收票據壞賬準備預期信用損失率。
應收票據期末余額列示:
■
公司根據商業票據在初始確認時的分類,在資產負債表日將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商業票據以其賬面價值在“應收票據”項目列示,將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的商業票據以其公允價值在“應收款項融資”項目列示。由于“6+9”(其中,“6”是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9”是指其他9 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華夏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浙商銀行)銀行承兌匯票對應的信用風險最低,企業對其貼現或背書能滿足終止確認條件,公司直接將管理的經“6+9”商業銀行承兌的票據的業務模式判斷為“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列報為“應收款項融資”;公司對非“9+6”銀行承兌的銀行承兌匯票及公司收到的商業承兌匯票,業務模式判斷為“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列報為“應收票據”。
公司應收票據期末余額中,銀行承兌匯票金額為8,702.95萬元,占比91%,
銀行承兌票據雖為非“9+6”銀行,但實際銀行承兌匯票期限較短、違約風險較低,在短期內履行其支付合同現金流量義務的能力很強,歷史未出現未能兌付情形。因此我公司將銀行承兌票據視為具有較低信用風險的金融工具,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為0元。此外,公司摘錄同行業上市公司2022年報應收票據銀行承兌匯票計提政策及計提情況列示如下:
■
由上表可知,同行業上市公司應收票據中核算的銀行承兌匯票在2022年末中計提的壞賬準備金額均為0元,公司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的應收票據中銀行承兌匯票壞賬政策一致。因此,公司應收票據銀行承兌匯票按照恰當的會計政策計提壞賬準備,計提壞賬準備金額為0元。
應收票據期末余額中商業承兌匯票金額為877.91萬元,商業承兌匯票預期信用損失的確認方法及會計處理參照應收賬款預期信用損失率,綜合考慮承兌方、歷史逾期未兌付情況來確定。由于公司歷史極少出現逾期未兌付的情況,且商業承兌匯票開立方的最終控制方主要是國企,風險相對較小,已按照合理的比例計提了壞賬,期末壞賬準備金額為83.14萬元。
綜上所述,公司已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關于預期信用損失的要求,充分計提了壞賬準備。
二、會計師核查意見
(一)核查程序
1、了解公司信用政策以及應收賬款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且對于制度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做出評價;
2、通過分析主要客戶當期及歷史收入確認情況、回款情況,客戶的資質背景及經營現狀,評價管理層對主要客戶期末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的會計估計的合理性;
3、通過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企業官方網站等公開信息,對主要客戶的履約能力進行分析,結合報告期內及期后應收賬款回款情況,對公司應收賬款的可回收性進行評估;
4、查閱同行業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等資料,并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政策及計提比例進行比較分析;
5、復核管理層不同信用風險組合劃分的合理性,通過分析公司歷史上同類應收賬款的實際壞賬發生金額以及情況,結合客戶信用、市場條件以及客戶項目完成進度等因素,評估各風險組合的應收賬款的預期信用損失率是否適當,并測試信用風險組合計提壞賬準備計算的準確性;
6、向相關客戶寄發應收賬款詢證函;
7、獲取應收票據備查簿并進行核對,分析應收票據期末余額構成、比較期間波動的情況;
8、對期末應收票據承兌人信用等級、歷年承兌情況,復核公司應收票據計提的壞賬準備的政策及計提金額的充分性;
9、對比同行業上市公司應收票據壞賬計提政策并分析公司的應收票據壞賬計提政策是否恰當。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年審會計師認為:
1、公司2022年度應收賬款持續增長,主要原因系公司主要客戶建設項目周期、付款審批流程較長,導致回款周期較長,具有業務合理性;
2、就財務報表整體公允反映而言,應收票據壞賬準備符合金融工具準則關于預期信用損失的規范要求,未發現與應收票據壞賬準備計提金額相關的財務報表重大影響。
三、持續督導機構核查意見
(一)核查程序
1、訪談公司管理層、財務總監、銷售部門負責人,了解公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政策,主要客戶的銷售內容、信用政策;
2、查閱了公司2022年度應收賬款賬齡明細表及壞賬準備計提表,復核公司壞賬準備計提政策,分析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是否充分;
3、獲取了公司2022年度前五大應收賬款客戶清單,查閱了主要購銷合同、出庫單、發票、銀行流水和記賬憑證等資料,并比對復核公司會計師的回函信息;
4、獲取了公司2022年度前五大應收票據客戶清單,查閱了主要購銷合同、出庫單、發票、銀行流水、記賬憑證、銀行承兌匯票合同等資料;
5、通過公開網站,查詢了公司2022年度前五大應收賬款客戶、前五大應收票據客戶信息,了解上述客戶的工商信息、經營狀況、信用狀況等公開披露信息;
6、獲取了公司期后回款明細表,檢查期后回款情況。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公司2022年度應收賬款持續增長,主要原因系公司主要客戶中國中鐵、國家電網等建設項目周期較長,導致回款周期較長,但由于客戶資信狀況良好,實際發生壞賬的風險較低;
2、公司2022年度應收票據類型主要為銀行承兌匯票,賬期主要集中在一年及以下,無逾期未兌付情況,壞賬準備計提充分。
四、關于應付票據
2022年公司應付票據3,274.10萬元,同比增長3459%;貨幣資金受限金額2,186.56萬元。請公司:(1)按同一控制口徑,分別列示前五大供應商、前五大應付票據對應的供應商名稱、采購模式、采購產品、關聯關系,說明是否較上年存在重大差異。若存在,請說明原因及合理性;(2)結合應付票據規模、結算方式、保證金比例、付款政策變化情況等,說明報告期內應付票據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與貨幣資金受限情況的匹配性。請年審會計師核查并對上述問題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回復
(一)按同一控制口徑,分別列示前五大供應商、前五大應付票據對應的供應商名稱、采購模式、采購產品、關聯關系,說明是否較上年存在重大差異。若存在,請說明原因及合理性。
1、2021年-2022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
■
注:上表對同一控制下企業視同為同一供應商進行了合并披露。
如上表所示,公司報告期及上期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占比均未超20%,2022年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占比由17.46%降至15.75%,采購內容為公司開關磁阻電機驅動系統產品日常生產原材料,上述供應商與公司無關聯關系。
報告期內,公司采購方式主要為詢價采購、招標采購、定向談判等方式,其中對于通用性材料、用量較大的輔材以及10萬元以上的設備,采取招標采購的方式,前五大供應商均采用詢價與招標相結合的采購方式。
2022年度前五大供應商新增山東北合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華信通電子有限公司。山東北合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地處淄博當地,主要供應定子/轉子沖片,2022年5月公司與山東北合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采購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每年分配給山東北合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采購份額不低于公司定子/轉子沖片采購總額的60%;同時山東北合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確保在同等質量情況下,給予公司最低價格,因此2022年公司對其加大了采購份額,進入前五大供應商。深圳市華信通電子有限公司是漆包線供應商,2022年在淄博建立了倉庫,可保證原材料的及時供應,因此2022年公司對其增加了采購份額。
2022年度,公司較上期前五大供應商減少了淄博市金達沖剪有限公司及北京安拓源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市金達沖剪有限公司主要供應定子/轉子沖片,因公司加大了對山東北合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定子/轉子沖片的采購份額,2022年淄博市金達沖剪有限公司由上年的第二大供應商變動為第七。北京安拓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進口集成電路分銷供應商,適用于智能電網故障監測與自動化業務和開關磁阻電機驅動系統業務,針對近年進口集成電路價格持續增長的情況,2022年公司加大了集成電路國產化的進度,增加了國產芯片的采購量,減少了進口集成電路的采購額;同時公司在進口集成電路代理商預訂的集成電路在2022年逐步交貨,減少了在集成電路分銷商采購額。
2、2021年-2022年應付票據期末余額前五名
■
注:上表對同一控制下企業視同為同一供應商進行了合并披露。
2022年末,應付票據期末余額前五名金額合計為1,130萬元,占期末應付票據余額的比率為34.51%,上述款項余額的構成,均為公司日常經營活動購買生產材料,且公司與上述供應商無關聯關系。
應付票據期末余額前五名合計比期初增加1,047萬元,主要系公司采購原材料種類繁多,供應商眾多且采購體量較小,2022年與主要供應商協商使用公司開立的銀行承兌匯票支付。因此,2022年末應付票據期末余額前五名金額較2021年末大幅增加。
■
注:上表對同一控制下企業視同為同一供應商進行了合并披露。
2022年應付票據期末余額前五名的供應商的采購額為2,443.07萬元,占比14.19%,主要使用公司開立的銀行承兌匯票支付,從而使得對應應付票據余額較2021年末大幅增加。
(二)結合應付票據規模、結算方式、保證金比例、付款政策變化情況等,說明報告期內應付票據大幅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與貨幣資金受限情況的匹配性。
■
2022年末應付票據余額為3,274.1萬元,同比增長3,459%,主要是由于公司充分地利用銀行授信額度及票據金融工具,在已有的結算政策條款下更多地選擇開具銀行承兌匯票付款,同時與更多的供應商協商使用銀行承兌匯票的支付結算方式,從而使得2022年末公司應付票據余額較2021年末大幅增加。
2022年,應付票據-銀行承兌匯票與保證金的勾稽關系如下:
■
2022年公司對外開具銀行承兌匯票按照公司與承兌行簽訂的授信協議向銀行繳付約定比例的保證金。
2021年公司對外開具的銀行承兌匯票向銀行質押公司收到的尚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并繳付10%的保證金,即10萬元,質押應收票據明細如下:
■
2021-2022年,公司受到限制的貨幣資金明細如下表所示,其中2022年,公司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1,435.37萬元,用于擔保開立承兌匯票的定期存款100萬元,合計1,535.37萬元;2021年,公司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10萬元。2021-2022年,公司應付票據保證金金額和受限貨幣資金明細相匹配。
■
綜上所述,2022年公司應付票據期末余額的前五名供應商與公司前五大供應商基本一致,報告期內應付票據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充分利用銀行授信額度及票據金融工具,在已有的結算政策條款下更多地選擇開具銀行承兌匯票付款。
二、會計師核查意見
(一)核查程序
1、識別公司的受限貨幣資金,獲取承兌協議并對受限的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與應付票據余額進行勾稽核對;
2、獲取應付票據備查簿,核對票據備查簿登記信息與賬面信息是否一致、與網銀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明細是否一致;
3、向銀行函證期末應付票據情況、受限的保證金情況;
4、分析核對應付票據的收款人或被背書人是否與公司的供應商、結算方式、采購量相匹配;
5、了解公司的采購管理制度并對其進行內控有效性測試,獲取主要供應商的采購合同并對采購發票、采購入庫進行細節測試,以檢查采購內控的有效性及采購業務的真實性。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年報會計師認為:
1、公司2022年度前五大供應商較上年未發現重大變化;
2、公司2022年末應付票據供應商大幅上漲與公司實際業務情況相符,2022年末應付票據余額與貨幣資金受限情況具有匹配性。
三、持續督導機構核查意見
(一)核查程序
1、獲取并查閱了公司相關配套的采購管理制度,包括《采購控制程序》、《供應商認證與考核管理辦法》;
2、訪談了采購負責人、財務總監,了解主要供應商的交易背景、結算模式、結算期限以及期后結算情況等;
3、獲取并查閱了公司前五大供應商采購訂單臺賬,檢查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合同,并比對復核公司會計師的回函信息;
4、獲取了公司應付票據主要承兌銀行簽訂的承兌協議,查驗了承兌協議中約定的保證金比例條款,并結合已開立的應付票據金額核對保證金比例;
5、復核取得2022年度會計師銀行函證,了解期末應付票據情況、受限的保證金情況。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公司2022年度前五大供應商較上年變動無異常,符合公司實際經營情況,主要供應商采購變動具有合理性;
2、公司2022年應付票據余額大幅增加,主要原因系公司充分利用銀行授信額度及票據金融工具支付貨款,具備合理性;
3、公司2022年應付票據余額均為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與貨幣資金受限比例相匹配。
五、關于流動性風險、開展新業務風險
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59.97萬元;貨幣資金余額20,108.26萬元,除募集資金、受限貨幣資金外,自由可支配資金余額4,605.85萬元。此外,年報披露,公司將聚焦用戶側儲能技術,布局用戶側光儲一體化電站業務及其相關配套產品。請公司:(1)結合目前經營性現金流、營運資金需求、期末可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余額、近期投融資安排等情況,說明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若存在,請說明已采取或擬采取的應對措施,并作出必要的風險提示;(2)說明報告期內新業務模式、形成的產品、在手訂單、銷售收入、客戶及關聯關系,并結合公司經營情況、人才科研儲備、現金流水平、擬投入和已投入資金金額,分析現階段開展新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合理性、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現有業務的影響,并充分提示新業務開展的相關風險。請年審會計師核查并對上述問題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回復
(一)結合目前經營性現金流、營運資金需求、期末可自由支配的貨幣資金余額、近期投融資安排等情況,說明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若存在,請說明已采取或擬采取的應對措施,并作出必要的風險提示。
1、公司貨幣資金情況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20,108.26萬元,其中未受限貨幣資金余額為4,605.85萬元。
2、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情況
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31,004.78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59.97萬元。
根據公司歷史數據,經營活動現金流呈季節性,前3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為負,第四季度銷售回款增加,全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正。根據公司2022年數據,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最低值為1季度末的-641.33萬元,2021年最低值為3季度末的-3,838.51萬元,公司2022年底自由可支配資金4,605.85萬元,能夠覆蓋當前收入規模日常經營需要。
3、公司營運資金需求測算
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31,004.78萬元,同比下降16.05%。按照銷售百分比法,以2023年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0%、20%、30%的口徑測算營運資金需求,具體測算過程及結果如下:
■
由表可見,在2023年營業收入增長30%的情況下,營運資金總需求規模5,712.71萬元。
4、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和投資計劃
4.1 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
截至2022年末,公司一年內需償還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規模為1,040.07萬元,具體明細如下:
■
4.2 投資計劃
公司近期自籌資金計劃投資748萬,具體明細如下:
■
5、營運資金缺口測算
營運資金缺口按照“營運資金需求量-可自由支配自有資金+歸還1年內有息負債+計劃投資”口徑計算,在2023年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0%、20%、30%時,營運資金缺口分別為-911.55萬元、992.72萬元、2,896.93萬元。
6、公司近期融資計劃情況
根據近期融資計劃,截止目前測算可融資金額為9,264.60萬元,融資金額能夠滿足營運資金缺口。融資安排明細如下:
■
在近期融資計劃之外,公司預計短期內可增加的預備性授信額為7,000-10,000萬元。
7、流動性風險
綜上所述,根據2023年預計資金需求的測算情況,綜合考量公司融資安排等因素,公司在短期內不存在流動性風險。此外,為提高流動性,公司采取的應對措施包括:
(1)公司已制定相關政策,包括應收賬款賬齡與業務人員業績掛鉤,加強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考核,加強經營性回款、加強預算管理、庫存管理等,改善經營性現金流量。
(2)公司已與多家銀行簽約,為持有票據貼現做預備,可根據需要及時辦理票據貼現。
(3)公司已與相關銀行簽約,計劃通過票據池業務,盤活持有的大量應收票據。
(4)公司擬申請增加銀行授信,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流動性資金需求。
(二)說明報告期內新業務模式、形成的產品、在手訂單、銷售收入、客戶及關聯關系,并結合公司經營情況、人才科研儲備、現金流水平、擬投入和已投入資金金額,分析現階段開展新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合理性、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現有業務的影響,并充分提示新業務開展的相關風險。
1、新業務模式、形成的產品
2022年公司新增光伏儲能業務,具體為投資建設光儲一體化綠色電站業務(以下簡稱“綠色電站”)和儲能柜業務。綠色電站業務主要通過在工商業用戶園區投資建設光伏和儲能系統的一體化電站,通過能量管理系統來實現削峰填谷、需量控制和光伏就地消納,為用戶節約日常用電量,同時將光伏發電余量上網獲得節點分成收入;儲能柜業務主要通過直接銷售自主研發的儲能柜產品獲得收入。2023年公司將在現有儲能柜的基礎上,與公司電力系統監測以及電力電子的技術優勢相結合,開發儲能集裝箱,形成完整的儲能產品線,優化能量管理云主站和智慧能量控制器算法,提高用戶側儲能收益。并通過加強市場開拓力度,在立足用戶側儲能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電網側、電源側大型儲能設備市場。
公司基于現有業務技術積累,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審慎開展了新業務的布局。投資建設綠色電站業務可以通過削峰填谷、需量控制以及光伏消納等獲得收益的同時,培育公司儲能柜、能量管理系統等相關產品。能量管理系統是儲能柜、綠色電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司光伏儲能業務的特色產品,在公司低壓配電系統控制器、電力系統監測與監控云主站等開發基礎上開展,結合公司在配電系統產品技術積累,深入開發智慧能量控制算法,提高用戶側儲能收益。儲能柜、儲能集裝箱等產品核心部分儲能變流器與公司電力電子技術密切相關,公司正結合多年電力電子應用經驗,開發有特色的用戶側儲能柜、儲能集裝箱等產品。
2、在手訂單、銷售收入、客戶及關聯關系
2.1 在手訂單
光儲一體化綠色電站業務,在手訂單即為綠色電站投資建設后的運營協議,截止2023年3月末,已運營的綠色電站為6個,綠色電站業務收入依據每個會計期末抄表電量、電力公司或客戶的發電量確認單確認削峰填谷、需量控制和光伏就地消納等綜合節電量,根據相關售電協議約定的電價計算確認節電金額的分成收入、按當地電網公司提供的當期光伏發電余量上網售電金額確認發電上網收入,受每日發電量、用電量影響數據會有波動,2023年1-3月收入金額48.60萬元;公司2022年度儲能柜業務已在2022年內完成收入確認,目前公司正與潛在客戶協商推進新訂單的簽署。公司立足行業發展趨勢,憑借在電力電子領域多年的應用經驗和技術積累,正加強市場開拓力度,挖掘目標客戶,在立足用戶側儲能市場的基礎上,積極拓展電網側、電源側大型儲能設備的銷售。
2.2 2022年、2023年1-3月光伏儲能銷售收入、客戶及關聯關系
2022年、2023年1-3月光伏儲能業務銷售收入、客戶及關聯關系情況如下:
■
3、分析開展新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合理性、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現有業務的影響,并充分提示新業務開展的相關風險
3.1 分析開展新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合理性
2022年中國儲能并網規模達7.76GW/16.43GWh,但從應用領域分布看,用戶側儲能僅占總并網量的10%。國內工商業側儲能因分時電價政策不斷完善,峰谷差價不斷拉大,限電危機不斷波及工商業用戶,工商業儲能風口到來。工商業側、家庭側儲能屬于輕量化儲能,盈利模式已經完善,市場前景確定性強。
儲能系統和電力系統的緊密集成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全額消納的關鍵技術之一,需要研究儲能系統與電力系統的協同調度、故障處理等技術。公司在電力系統產品已耕耘多年,通過將儲能技術與電力系統技術的集成和融合,實現一體化設計、運行管理,提高運行效率。
在儲能系統的優化與控制策略方面,公司已經在儲能系統的優化算法及控制策略上實現技術突破,結合物聯網技術及智能電網先進算法,可以顯著提高儲能產品的運行效率,增加收益,縮短回收期。
在儲能系統的智能化、自主控制方面,公司在儲能系統電池管理技術(BMS)、儲能變流技術(PCS)、能量管理技術(EMS)以及儲能溫控技術的基礎上,公司在云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實時監測和控制,從而避免由于操作失誤而對儲能系統造成的危害;公司的儲能系統本地有儲能管理系統,可以長時存儲儲能運行數據并可進行本地控制,在通信不穩定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儲能系統的正常運行。
公司高度重視技術研發方面投入,擁有一支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的專業人才及經營者組成的核心隊伍,建有較為完善的試驗設施。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合計3,734.12萬元,同比增長11.26%,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2.04%。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154人,占員工總數的25.08%。公司保持著較高水平的研發投入和較大比例的研發隊伍,不斷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為產品升級和業務領域穩步拓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公司整體財務狀況良好,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正,2022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59.97萬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為77,953.05萬元,凈資產為56,979.46萬元,資產負債率為26.91%,整體資產質量較好,具有新業務投資能力。公司在新業務方面擬投入7,559.01萬元,目前已投入1,613.34萬元,資金來源中其他股東投入2,059.00萬,余款視新業務進展情況由公司自有資金結合銀行借款解決。
截止2022年底新業務投入情況如下表列示:
■
綜上,儲能市場確定性強,公司已有相關技術儲備和技術研發隊伍,并且公司在電力系統產品已耕耘多年,儲能業務與電力系統融合度高,儲能業務作為公司智能電網故障監測與自動化業務的延伸拓展,基于智能電網技術經驗,公司在儲能的在微型電網運行、為用戶提高供電可靠性、儲能系統智能優化控制、電力系統協調調度等方面具備優勢,公司資產負債率低,新業務分批投入資金額不大,因此現階段開展用戶側儲能業務具備合理性和可實現性。
3.2 現階段開展新業務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現有業務的影響
對財務狀況的影響:短期之內隨著新業務的投入以及規模增長,對營運資金需求增長,公司資產負債率會升高;長期來看,新業務收入規模增長會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對現有業務影響:根據2023年營運資金需求量測算,現有業務假設增長20%,營運資金需求量為3,808.50萬元,營運資金缺口為992.72萬元,資金缺口較小,公司能通過合理安排資金保證現有業務的穩定增長。開展新業務所需營運資金根據業務進展分批投入,資金來源主要通過其他股東投入及銀行授信分批解決,不影響現有業務。
3.3 新業務開展相關風險提示。
公司已就新增光伏儲能業務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在年報更新版中補充披露如下:
“市場風險:新業務所涉及的市場需求可能會隨著時間、環境等因素而變化,可能會導致新業務的產品或服務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同時新業務所涉及的市場隨著參與者的增加,可能會變得更加激烈,導致公司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研發風險:新業務的研發過程可能會遇到技術難題,這些困難可能包括技術創新、技術進步等方面,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如果新業務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將影響公司新業務的推進,進而導致收益不及預期。
人才風險:新業務需要具備相應的人才支持,如果缺乏相關的人才,就會影響新業務的發展和收益。若公司不能根據行業特點不斷健全人才培養和儲備機制,提供有競爭力的激勵措施,可能會導致公司技術人員流失,由此帶來的持續研發和創新能力下降,將對公司的新業務的開展及整體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財務風險:新業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推廣、營銷等,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是否合理,都會影響新業務的發展和收益。新業務面臨市場競爭和不確定性,如果新業務無法獲得預期的投資收益,公司將面臨投資回收風險。同時新業務開發初期成本較高,如果無法控制各項費用,就會面臨資金缺口和利潤下降等風險。”
二、會計師核查意見
(一)核查程序
1、向公司管理層了解目前的資金需求,復核公司營運資金測算過程,并評估其合理性;
2、復核公司編制的2022年度的現金流量表;
3、向銀行實施函證程序,確認報告期末公司的自由可支配貨幣資金余額情況、其他貨幣資金使用受限情況、期末已質押銀行承兌匯票情況以及期末已開具尚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情況、未償還借款情況;
4、向公司管理層了解光儲一體化綠色電站新業務的開展模式、銷售收入結算方式等情況;
5、獲取并復核公司在2022年投資的各個光儲一體化綠色電站的項目年投資回報率測算表,并分析其合理性;
6、獲取公司2022年收入成本清單和本年內確認的光伏發電電費收入結算單。根據協議約定的效益分享方式條款及結算單中每月發電消納量、發電上網量,對本期確認的光伏發電電費收入進行測算,復核收入確認的準確性;
7、了解公司光儲一體化綠色電站在手訂單情況,獲取期后2023年1-3月確認的光伏項目收入情況并分析收入波動原因;
8、復核公司在光儲一體化綠色電站方面的研發投入情況以及研發費用歸集情況,分析其可實現性及合理性。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年報會計師認為:
1、公司目前未發現流動性風險,已制定提高資產流動性的具體措施積極防范未來可能面臨的流動性風險;
2、公司報告期新增光伏儲能業務具有合理性,新業務對公司現有財務狀況和已有業務不存在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已揭示其風險。
三、持續督導機構核查意見
(一)核查程序
1、獲取公司現金流量編制明細。
2、核查公司本期可自由支配貨幣資金,分析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情況,分析公司既有和新增業務的營運資金需求情況。
3、復核2022年度會計師銀行函證。
4、查閱公司銀行授信資料及額度使用情況。
5、通過訪談了解公司近期投融資計劃,并獲取公司營運資金需求計劃表。綜合相關材料的核查情況分析公司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
6、通過訪談了解公司新增業務情況,并獲取公司新增業務的合同。
7、查詢公司新增業務的客戶名單,通過公開渠道查詢客戶經營信息、股東及相關人員信息。
8、查閱公司在手訂單情況,獲取對應的主要合同、協議。
9、通過訪談了解公司研發人員情況及變動情況,獲取公司人員名冊。
(二)核查意見
經核查,持續督導機構認為:
1、公司可自由支配貨幣資金、現有融資能力可以滿足公司現有業務及新增業務營運資金需求,未出現流動性風險。
2、公司已制定提高資產流動性的具體措施,積極防范流動性風險。
3、公司報告期新增光伏儲能業務具有可實現性及合理性,新業務對公司現有財務狀況和已有業務不存在重大不利影響。
4、公司已(于年報更新版)就新增光伏儲能業務涉及的風險進行提示。
六、關于固定資產情況
2022年固定資產余額9,151.24萬元,報告期內新增固定資產2,040.25萬元,轉入投資性房地產金額1,360.01萬元。請公司:(1)結合用于生產的主要設備、對應的產品、生產人員數量、產量、產能利用率,說明是否與公司產銷率、生產經營規模匹配;(2)結合近兩年固定資產增加的具體內容,說明新增設備的必要性,是否與經營實際需求相匹配;(3)說明電子設備及其他設備折舊方法變化的原因,并說明未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請年審會計師核查并對上述問題發表明確意見。
【回復】
一、公司回復
(一)結合用于生產的主要設備、對應的產品、生產人員數量、產量、產能利用率,說明是否與公司產銷率、生產經營規模匹配。
1、公司產銷率情況
單位:臺、套
■
注:1、配電自動化產品2021年生產量和銷售量中未包含以經營租賃形式租出的設備600臺(套)。電力電纜故障探測與定位設備2021年銷售量中未包含外購儀器136臺。
2、電力電纜故障探測與定位設備2022年銷售量中未包含外購儀器207臺。
2、主要生產設備情況
(下轉59版)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