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個別媒體反映的四川金盆地酒業在“種酒”過程中是否對旅游消費者存在欺騙行為,我們的記者走進了四川金盆地酒文化博覽園進行為期一周的實地探訪,為大家揭秘“種酒”內幕。
首先,我們的記者以游客身份跟隨旅游團聆聽導游繪聲繪色的講解,我們了解到金盆地酒業扎根于崇州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大地上,從清代1886年的“姚林燒坊”老窖池到如今的金盆地集團,歷經130多年風雨洗禮和歲月變遷,堪稱是地道的“活文物”。如今被列入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和非遺文化名錄以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據了解,金盆地酒業作為中國第二大原酒生產基地,旗下產業除了白酒外,還涉及房產、影視、醫療、教育、娛樂餐飲、旅游開發等,是一家多元化集團企業,金盆地酒業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契機,打造千億產業鏈,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上市企業。
作為國家3A級文化旅游景區,金盆地酒業傳承百年大國風范和情懷,以全新的思維模式和創新機制,以高品質的服務理念,給無數游客傳播大國濃香及藥香型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聞著悠遠綿長的酒香我們跟隨游客的腳步來到了占地面積600多畝的釀酒小鎮,據了解,釀酒小鎮作為成都市酒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包括釀酒、包裝、制曲車間以及種酒公園和萬噸級儲酒區等十多個景點專為游客提供免費參觀、品嘗酒、體驗種酒等各項服務。
酒行業有句老話,“千年窖池,萬年槽,酒好全憑窖泥老”。金盆地擁有四千多口老窖池,稱之為百年活文物。據說金盆地最具特色的景點莫過于種酒公園,所謂“種酒”種的是希望和情懷,刻有顧客姓名和年月日的每一壇酒都具有不同的寓意。
連日來,通過幾天的暗訪觀察,記者并未發現像有些媒體所說的話術誘惑以及強制消費等現象。作為媒體從業者,我們要客觀實際地報道,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必須要親自到群眾中去實地考察,而不是道聽途說和斷章取義亂扣帽子,傷了人民百姓對酒企文化的熱愛和情感。
種酒是一種新奇的文化符號,源于生活實踐,源于人民群眾,是老百姓對釀酒文化、藏酒過程的認知和實踐,是一種情懷,是符合當今社會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代表,種酒與否,完全取決于消費者個人意愿。
話說沒有調查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正如某些媒體和專家實際上都沒有親自去金盆地酒業實地考察而在網絡上泛泛而談自己的見解一樣。比如當年秸稈焚燒說是污染環境,轉基因食品說是好東西一個道理。
據導游介紹,每年都有企業、學校、單位都組織人來種酒,成都市玉林中學更是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到金盆地酒廠參觀學習,種下希望之酒,等孩子們畢業10年后再開啟他們親自種下的美酒,再續校友情。
據了解,金盆地使用的是57度原漿濃香型白酒,在下地儲藏之前,已經在大型儲酒罐存放了三年以上,其品質有保證。在中國的白酒領域,川酒占了三分之一,國內有超過上千家酒類企業所用的原酒大部分由金盆地酒業供應,足見該企業在業內的知名度。
生產車間上有幾個大字“釀真酒、做真人”,要真真切切釀酒,實實在在做人,作為媒體人,我們肩負大國傳播者的使命和擔當,同樣也是需要做真人,講真話,為人民服務。
顯然,金盆地酒業不光體現在傳承白酒文化方面,在帶動本地文旅、農旅、商旅等產業的融合和發展中不斷探索,應用科技力量突破和革新,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磅礴的力量,金盆地酒業不僅給當地增加了就業勞動力,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文旅經濟的發展。
我們將會持續關注該企業未來的發展,希望在國家新形勢下,有更多的企業走出屬于自己獨特的創新之路。也希望金盆地酒業在以后的快速轉變和升級發展中,能夠帶動更多相關產業的發展,給當地人民謀福祉,帶動當地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張琳琳 甘麗霞)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