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方財富看齊的指南針又向前進了一步。短短兩周,指南針掏出超 1.1億元拿下先鋒基金39.2%的股權。此外,其還在去年掏出15億元將網信證券納入囊中。作為一家金融信息服務商,指南針攬入券商、基金牌照的背后,或欲復刻東方財富“互聯網金融+券商”模式,以便資本市場更認可其商業模式。
指南針“撿漏”先鋒基金34.21%的股權!
12月25日,經過5輪競價,指南針1.1億元將先鋒基金34.2076%的股權收入囊中。而在此前其已經持有先鋒基金4.99%股權。
相比較6821.16萬元的起拍價,指南針掏出的1.1億元超出起拍價61%。而在去年2月份,知名私募藍石資管創始人朵元同樣以1.1億元拿下先鋒基金34.21%的股權,彼時其與另一位買家經過了100多輪的角逐。不過此后該私募因未能提交相關材料而與這家基金公司失之交臂。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針還在去年拿下網信證券100%股權。而其先后拿下網信證券、先鋒基金或是試圖將商業模式從軟件付費向流量變現延伸。畢竟同樣是金融信息服務商的東方財富正是通過前期流量積累,后期進軍證券、基金行業,實現了快速變現,使得其業績與股價齊升。
指南針成先鋒基金第一大股東
有著“小東財”之稱的指南針掏了1.1億元成先鋒基金第一大股東。
12月25日,阿里司法拍賣平臺顯示先鋒基金的34.2067%的股權經過5輪競拍,被指南針以1.1億元的價格收入囊中。
相關信息顯示,該次拍賣的起拍價為6821.159萬元,加價幅度為10萬元,最后的落槌價格相比較起拍價高出61%。
原本這部分股份的持有者為聯合創業集團,是“先鋒系”的核心。2019年其網信平臺、P2P業務等出現兌付問題疊加原實控人去世,“先鋒系”逐步潰敗,旗下的資產一一分崩離析。
而此次財大氣粗的買家指南針此前就已持有先鋒基金4.99%的股份。根據指南針公告,今年12月11日,指南針從海(廈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手中接手了這部分股權,已完成工商變更。
若這項股權變更事項得到證監會核準,指南針持有先鋒基金的股權約為39.2%。也意味著短短半個月內被市場冠以“小東財”的指南針至少花了1.1億元成為先鋒基金的第一大股東。
同時從金額來看,指南針一如既往地大手筆。其2022年的歸母凈利潤為3.38億元,意味著其至少拿出了約三成。
收購先鋒基金的緣由,指南針在其公告中娓娓道來,有助于其形成以金融信息服務為主體,證券服務和公募基金服務為兩翼的新格局。
先鋒基金遭“哄搶”的背后
在公募行業存在感并不強的先鋒基金卻引得不少機構趨之若鶩。
此次拿下34.21%股權的指南針可以說是幸運“撿漏”。這部分股份在去年2月份也遭公開拍賣。
彼時,知名私募藍石資管創始人朵元經過與另一名競拍者一百多次角逐后,最終以1.1億元的價格拿下,當時起拍價格為0.68億元。不過,由于朵元未能提交相關材料而與這家基金公司失之交臂。
被爭搶的先鋒基金資質到底如何?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此前先鋒基金作為先鋒系旗下的資產,在母公司深陷泥沼的背景下,與之深度關聯的先鋒基金自然深受影響。
資料顯示,先鋒基金成立于2016年。同一年成立基金公司包括先鋒基金在內合計有6家。
而這6家基金公司中,鵬揚基金規模已超過900億元,中行基金、華泰保興基金的規模為300多億元;匯金基金為413億元;恒生前?;馂?88億元。
其中,僅先鋒基金的規模在百億級別之下,為34.30億元。從先鋒基金7年的發展歷程來看,2021年二季度是其巔峰時期,規模超過5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先鋒基金目前34億元的規模還依賴于債券基金。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其旗下合計有兩只債基(A/C份額合并計算),規模為30.13億元。從業績來看,上述債基近一年的收益率在-13%至-14%之間。
此外,先鋒基金旗下還有5只權益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相比較債券基金的全軍覆沒,權益基金在市場上的表現可圈可點,5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率均為正,其中有三只漲幅在10%以上。
除受股東影響之外,這家基金管理層的頻繁變更也是其止步不前的因素之一。比如,其前任董事長張松孝于今年1月19日離任,Wong Leah Kuen離任總經理轉而接任董事長。與此同時,總經理一職由龍涌擔任。同日,因個人原因,陳錦宣布離任副總經理。
到今年5月份,先鋒基金的人事地震還在繼續。首席信息官劉冬、總經理高明達均因個人原因離任。
“小東財”的野望
拿下質地不佳的金融牌照也并非指南針首次操作。
在去年3月中旬,指南針公告稱擬投入15億元用于網信證券債務清償,重整后,該公司100%股權歸指南針所有。去年該公司也完成了網信證券收購相關事項,后者已更名為麥高證券。
先拿下券商、后涉足基金,指南針顯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成立于1997年指南針一直有著業務線過于單一的困擾。算上2022年招致麾下的麥高證券,指南針的營收來源已有4項,即金融信息服務、廣告服務、證券服務、保險經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業務中金融信息服務是頂梁柱般的存在,根據指南針2022年的業績報,該項業務錄得收入11.78億元,占據總營收比重為93.97%。其余三項業務對營收的貢獻可忽略不計。
依賴金融信息服務的指南針近幾年業績看起來可圈可點,2020年至2022年,其營收為6.93億元、9.32億元、12.55億元;同期應對的歸母凈利潤為8921.06萬元、1.76億元、3.38億元。
不過這與同樣是金融信息服務商的東方財富相比,顯然是不夠看了。后者在2021年營收就超百億元。
東財一步步成為行業龍頭的背后,要歸功于2015年收購了同信證券,此后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都在一路猛漲。
可以說,東財互聯網金融+券商模式的旗開得勝為“后來者”指南針提供了樣板。
此前國金證券在研報中如此分析,重整網信后,公司商業模式有望從軟件付費向流量變現轉化;由于免費注冊用戶也可變現,公司在產品策略方面可能更加重視免費及低端版軟件的經營。
根據指南針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顯示,麥高證券用戶規模、客戶托管資產規模、經紀業務收入等均有明顯增長。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453.4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4.08%;利息凈收入1,322.4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2.49%。報告期末,代理買賣證券款20.31億元,較上年度末增長74.46%。
可以說,互聯網金融+券商的模式在指南針這里成效初顯。而此次指南針收購先鋒基金或是出于同樣的打算。
不過,效果到底如何,有待時間驗證。
(來源金融界)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