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龔夢澤
進到2023年,不論是自有品牌純電動和插混新產品,或是前不久合資連續上市弱電智混、電混混動、超混電驅橋等新款車型,無一例外地也打上“油電實價”標簽。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油電實價”最初是2021年volvo發布XC40純電動版時明確提出,致力于宣傳策劃費用較高的純電動版與燃油版標價一致,以提高消費力。以后,伴隨著比亞迪汽車等自有品牌更加全面層面上合乎“油電實價”新產品的不斷研發,這一概念才慢慢壓實并流傳開來。
“目前有關油電實價的說法多的是蹭熱點定義的意味。”某不愿具名的新能源車企銷售總監直率。則在看起來,汽車企業借勢“油電實價”只是一種營銷策略和宣傳話術,用以吸引消費者的眼光。
實際上,這一對策確實見效。在北京海淀區呂家營村新能源汽貿城里,《證券日報》媒體采訪到前去買車的易女性。因為聽到近期新能源車價格下挫,且后面保養費特惠,易女士在“買燃油車或是買電車”的觀念博弈中,后面一種逐漸占據著優勢。
易女士告訴記者,針對油電之戰她猶豫再三。新能源汽車雖然從外觀、車里交互方式等方面均使她令人滿意,但是同樣外形尺寸車型比燃油車貴出許多,雖然市場銷售解釋說“在后續養護費用上面慢慢省出去”,但易女性遲遲未提交訂單。
而現在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型持續靠近燃油車的終端設備市場價,大大提升了易小姐的提交訂單意向。“當混合動力車型價格低于燃油車價錢,我能果斷地底單。汽車價格一樣,油錢和養護費用大幅度降低,可以這么說兼顧了燃油車電動車中的所有優勢了。”易女士表示。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高云鵬覺得,一部分汽車企業宣揚價錢里的“油電實價”和新能源車應用低成本優勢,卻有心逃避新能源車續航力、基礎設施配套、保險費用、折舊及其回收利用等汽車市場的突出薄弱點。那樣營銷宣傳推廣,顧客需要注意鑒別,防止“踩雷”。
“油電實價”的收益和成本模式能不能創立也引發了行業內的高度關注。“在沒國家補貼的情形下,動力電池成本要降到每kwh100美金,新能源電動車才可以從而實現與燃油汽車市場競爭。”在今年全球動力鋰電池會議上,政協經濟發展委員會主任苗圩如果是表明。
按上述見解,現階段電動車與燃油車尚沒有達到成本費較量零界點,在新能源三電(充電電池、電機電機控制)成本費沒有實際性減少的情形下,諸多汽車企業競相喊出來“油電實價”被一些專業人士視作價格競爭跨品類延伸的表現。
“新趨勢究竟是盲目跟風蹭熱點,或是臨時賠本營銷,又或者是有更長久的考慮,還是要看銷售市場反饋。”德基智能制造與交通出行產業鏈合作伙伴張帆覺得,只是“油電實價”所產生的油電轉換,沒法變成行業轉型的核心能量,新老車輛的取代可以從設計方案、作用、營銷推廣、等各方面開展全新升級。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