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敏 王 琪
半剛性電池基板玻璃纖維,隨著“天宮一號”飛向浩瀚宇宙;經編土工隔柵,用于鋪就青藏鐵路這條神奇“天路”;經編網眼布,在北京奧運會、杭州亞運會上大放異彩;企業生產的運動服面料,穿在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隊員身上……在浙江海寧馬橋街道(經編產業園區),一縷縷紗線千變萬化展露出“上天入地”的驚人能量,編織出全國唯一發展經編新材料的經編產業集群地。
這個堪稱業界“奇觀”的“經編世界”,生于鄉鎮土壤,以四五家關聯企業起家,卻出人意料地孕育出,規上工業總產值近300億元的產業繁花。如今,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的經編產業經濟總量占海寧市行業總量的70%,約占全國行業總量的20%。
在要素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大背景下,具有“傳統基因”的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同樣被時代浪潮裹挾著負重前行、直面危機。然而,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借招商引才聚“有志之士”,以轉型魄力辟發展新天,以服務推力成騰飛之勢,成就了一場厚積薄發的深刻變革。
馬橋街道全景圖
錯位發展
由“點”及“面”的雙贏
“提著籃子去選菜”,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已經成為老生常談。但往往知易行難,畢竟選的方法、“菜”的種類關乎著區域的發展前景。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就是鮮活樣本之一。
曾經的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不少企業以廣告燈箱布為主打產品,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的漩渦。“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指明了方向。”海寧經編產業園區招商招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鮑豐萍說,要想實現長久發展,就要打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體現在招商上,即要求企業“術業有專攻”。翻開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的企業目錄,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滌綸安全氣囊絲市場占有率全球領先;浙江華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拉絲氣墊材料市場占有率全國領先;浙江錦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刀刮涂層織物產銷總量全國行業前三……這些企業不僅專注細分市場,而且在行業內具有領先地位。截至目前,園區已擁有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3家。
“區內企業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浙江高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段王明深有體會:“有些企業產量供不應求時會找大家一起供貨,同行之間也會交流一些企業新品,這種良性發展的氛圍,放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得益于此,高達新材料再度攜手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建設飛虎新材料年產1.2億平方米柔性高分子復合材料項目。該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總投資3.8億元,達產后預計年銷售額將超10億元,并將帶動園區相關企業500臺織機的產能。
園區建設熱潮涌動
招商質量提上來,以強引強成效顯現。浙江萬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與下游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江森自控組建合資公司,在海寧設面料生產基地;海寧市力佳隆門窗密封條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客戶強強聯手成立浙江馬力毛刷有限公司;力佳隆也前往馬來西亞投資設廠,在海外開疆拓土。隨著龍頭、領軍企業的相關配套企業紛至沓來,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逐步形成集原料、織造、后整理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一招鮮、吃遍天”不是長久之計。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將產業鏈延伸至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探索新的賦能模式,讓經編產業煥發新活力。園區引入的一家先進裝備制造企業,其生產的紅外線自停裝置安裝到經編機上,經編產品良品率可提高至99.98%。“成績更加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后續還將加大AI驗布機等領域的企業招引力度。”鮑豐萍說。
行動之下見真章,在今年舉辦的中國·馬橋經編時尚面料展上,智能制造設備展區規模創歷史新高。從馬橋經編交易會、柔性復合材料博覽會再到時尚面料展,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以“時尚+新材料”雙輪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愈發清晰。要乘千億級時尚產業風口之勢,必先有磐石之基,才能以更大優勢搶占先機。
整合升級
有“破”有“立”的抉擇
于經編產業而言,要在新時代立得住、立得穩,“后整理”是繞不開的一環。在這一環節中,印染顯得尤為關鍵。印染,似乎總與污染相伴而生,這也讓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面臨“成長的煩惱”。
一場覆蓋全區印染企業的整治提升行動由此生發。“我們對9家印染企業實施零土地技改,對2家印染企業實施騰退再利用,謀求經編織造與后整理行業的同步發展。”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經濟發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宓海霞介紹,海寧牛仔織造有限公司搬離后,原有土地解決了9家經編企業的發展之憂。這其中,既有向新能源汽車、醫療等高附加值領域進軍的優質項目,也有后整理行業改造的標桿項目。對企業和政府而言,無疑是一場雙贏。
“印染廠終于能建起來了。”在政府助力下成功解決土地問題后,海寧九鼎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振宇難掩喜色。他說,實現新能源汽車內飾等產業用面料從前端到后端的鏈式生產,可以有效避免印染外包帶來的產品質量、交付時間不確定性等問題,為企業拿下歐美訂單、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再添動力。
浙江超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劍桿車間
印染領域的大動作折射出經編產業向“新”提質、向“高”而攀的美好愿景。海寧經編產業園區集聚了近80%的經編及相關生產企業,它們的出路在何方?“兩化改造”是必答題,也是“最優解”。
以前十幾個工人僅可同時操作50多臺機器,現在十幾個工人可以操作100多臺。站在浙江聯嘉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廠房里,公司總經理楊海宇看著煥然一新的生產車間,感慨道:“僅新上的數碼印花設備,一臺造價就達三百多萬,是傳統印花設備價格的十倍之多。”
更多的資金,都花在了創新上。“在創新中不斷超越”“創新才是核心競爭力”,這是海寧經編產業園區企業的共識。例如,超達經編使用廢棄的礦泉水瓶、可樂瓶再循環而成的紗線織就滌氨面料,獲得國際通用的可回收標準GRS認證;聯手海寧本土的機器人企業,研發的掛絲工序智能化設備,讓中國經編行業智能化改造用上了“海寧方案”。
缺資金,是技改的共性難題之一。馬橋街道發布《馬橋街道工業用地實施二次開發補助辦法》,以真金白銀調動企業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企業技改設備獎勵進行加碼,企業環保設備改造獎勵提升到10%。截至目前,馬橋街道已有3家企業成功創建數字化工廠,3家企業榮獲嘉興市級“綠色工廠”榮譽稱號。
一邊是“破”產業污染之痛,一邊是“立”產業“煥新”之美。以倒逼改革之苦,夯實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根基,換來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的繁榮景象。
服務迭代
由“散”到“聚”的轉換
從分層級、分區域、分部門的分散式服務,到創新性推出涵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務,服務新模式好不好、好在哪?企業感受最為明顯。
“飛虎新材料項目從拿地、開工到建設,助企專員全程跟蹤,代辦審批事項、為企業答疑解惑,一個人辦所有事,‘保姆式’服務助推項目進度比規劃時間快了半個多月”,段王明說。“推進新項目時,急需能耗指標,政府工作人員馬不停蹄從市里到鎮街各處協調,企業順利拿到指標按時開工,避免了50多萬元的損失”,楊海宇說。服務模式從“散”到“聚”,企業項目乘上了“順風車”,早在18年前,“服務是第一優勢”的種子就已深深植根于當地人心中。海寧三橋聯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范仲飛坦言,這是當時硬環境有所欠缺的另辟蹊徑之舉,也是希望企業在園區安心扎根的誠意之舉。
抱著“干則必成”的決心,這顆種子一經播撒,就以一日千里之姿長成參天大樹。其脈絡涵蓋企業設立、經營、注銷的全生命周期,由人、事、物交織而成。從服務的角度看,人即人才,物即平臺,事即事項。
馬橋經編產業園區科創中心
論“人”,離不開人才的引、育、留。海寧經編產業園區深化與蘇州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合作,與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人才招引協議,連續四年承辦“潮起東方·贏在海寧”創業大賽新材料(紡織方向)專場賽,推動30余個創業大賽獲獎人才項目落地;通過企業建立的研究院、博士站,以及產學研合作方式等提升人才技能素養;馬橋街道桐木公寓和春漫里人才公寓相繼投入使用、簡易工傷認定實現“云”辦理、人才議事協商機制解決就業、安居等問題,讓人才無后顧之憂,競相奔騰。
“企業外來職工多,‘雙職工’子女多,以前經常有人抱怨孩子沒人帶,不能安心在這‘安營扎寨’。”金振宇笑著說,自從開設“經”夏童夢學堂以來,職工把孩子送去上寒暑假班,上書法、繪畫等興趣課,還能參加研學之旅,受到大家一致好評,職工留企意愿高漲。
一位從事微膠囊芳香劑研究的專家,為馬力毛刷解決了毛刷長時間存放有異味的問題;蘭州大學一位教授為華生科技產品研發提供了關鍵建議。來自不同行業的人才跨越時空限制,為企業帶來創新“及時雨”,中間有一條重要紐帶——現代紡織協同創新中心。該中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相結合的新型科技合作模式,致力于打造集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平臺、宣傳交流平臺于一體的協同創新示范服務平臺。
在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功能多樣的服務平臺與“百花齊放”的企業兩相得宜:擁有人力資源、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等十大服務平臺;馬橋科創中心一期建有系統創新、科技研發、產業展示等六大中心;海寧經編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以現有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為基礎,鼓勵引導企業、高校、研究院所、行業協會以及專業機構廣泛參與,已聚集29家創新服務資源,年服務企業100多家。
不僅向外整合服務資源,馬橋街道還向內整改服務痛點。對于各地鄉鎮(街道)層面在對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查時,聽取企業意見的主動性不強、對相關意見采納度不高等堵點,馬橋街道出臺《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的意見(試行)》,建立了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中收集民營企業法律意見的工作機制,填補了相關內容在全國范圍內的空白。
讓人才出點子、以平臺為載體、去企業找痛點,一條環環相扣的高效服務鏈,造就了近悅遠來、宜居宜業的“贏商”生態。“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宛若一柄大傘,為企業遮風擋雨,護航企業成長之路,今年企業預計產值增長30%左右。”楊海宇認為,正是企業與政府的“雙向奔赴”,激蕩起了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
“東風漸漸起,大潮滾滾而來,潮鄉興起經編園,經編花開真多彩……”伴隨著悠揚的《經編之歌》,走過紅旗大道,再走一走豐收路,這里有時代的縮影,見證著經編世界的崛起。華生科技在上交所鳴鐘上市,成為當地第二家主板上市企業;3000余家入園企業創造出2000多種經編產品,涵蓋服飾、產業、家用三大紡織品類;建成全國經編產業集群中唯一一個省級開發區、全國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20多年大浪淘沙,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強壯產業筋骨,挺起發展脊梁,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和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基地之一,今天的“經編世界”一路繁花,明天的“世界經編”也必將迎來一片好風光。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