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藝術家
張昕陽,2001年出生于江蘇省徐州市。本科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現內蒙古師范大學壁畫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
參展作品
一、
我們簡單而又復雜的人生注定會與許多人產生交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關系肉眼難以窺探,就像無形的絲線被連接、纏結、相互糾纏圍繞,千絲萬縷脆弱纖細,難以理出頭緒,這些關系疊加累積,像是血管,像是纏繞的藤蔓,在內心深處盤虬錯節。而蘋果一直扮演著多重角色,從亞當夏娃之間的禁忌之果,到希臘神話中的金蘋果,到砸了牛頓的引出萬有引力的蘋果,再到喬布斯的蘋果,每一次蘋果的出現都引起了巨大的變革,那么下一顆被人賦予改革性意義的蘋果又是哪一顆呢?換個角度來說,一顆蘋果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平凡人的故事,砸中牛頓的那顆蘋果,和這世界上成千上萬的蘋果沒什么不同。我們怎樣存在,就決定了我們是誰。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一)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二)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三)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四)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五)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六)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七)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八)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九)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十)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十一)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十二)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十三)
《自然之靈·心之宇宙》(其十四)
《緣·溯》
《緣.溯》
《緣·溯》
《緣·溯》
二、
時間和生命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概念,我們在時間的流逝中經歷生命的起伏和變化。時間不以人的意志和思想發生改變,生命個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不同的生長階段。對于時間和生命的流逝,人們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它不僅反映了人類在藝術方面的表達,也關系到我們的生活態度和精神追求。人們在時光中奔跑,不斷感受著歲月的流淌,時間以無形的形式流逝卻真實地存在,見證了生命中的悲歡離合、瑰麗與丑陋,個人的生命在浩瀚的宇宙中猶如蜉蝣,唯有時間的消逝是永恒。故在此次創作中,作者以時間和生命為主題,描繪了自身在時間流逝、生命起伏變化過程中思考與感悟。表達了自我最終掙脫束縛,得到意識的升華,尋得心理與靈魂慰藉與救贖方式的心路歷程。我們懼怕開始,因為從開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走向落幕,我們也懼怕結束,因為結束時的失落將持續潮濕余下的歲月人生。可我們卻忽略了過程中的感受,疲憊不堪的外界壓力使我們忽略了自身最真實的感受,人生可以是輕盈的,像纖維一樣游離,人生可以是深沉的,像塵緣一樣交錯。生命的流逝帶來未來的期許,時間的流逝也意味著未來的到來。那些在生活中曾經流過的淚,我們也不必去擦干,感受一切,也接受一切。
《徂齡嚙盡夢中身》
三、
無形的臍帶將我們連接,如果說世上誰最能體會彼此痛苦糾結,我想應該是我們。如果說這世上誰最無法理解彼此,想掙脫卻又想接近,我想應該是我們。我們的命運相互交融,我們之間是條條框框下最難以割舍的樹藤,我們之間存在最堅硬的壁壘、最難以逾越的鴻溝。是血和肉的黏連剝離,是不斷斬斷再相連的妥協,是生生世世的輪回圓圈,是遙遙回望最初的根源。
《母親·母親》
《母親·母親》(其一)
《母親·母親》(其二)
《母親·母親》(其三)
《母親·母親》(其四)
展覽策劃:李逸|彭齡信
學術主持:耿丘民
展覽顧問:吳恬嬌
展覽監制:何大衛|王倩睿
海報設計:杭州·子非魚設計工作室
主辦單位:上海·非圉藝術中心
支持單位:中國·東海美術館、金石藝術中心·文化藝術研討組、威格納畫廊、上海·非圉藝術中心
威格納畫廊 上海報道 撰文/張曉華 編輯/郭懿 責編/夏衍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