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撬動汽車發展的新動能。深諳此理的上汽奧迪,自誕生之日起,便始終堅守“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品牌精神,以銳意進取之姿探索汽車科技發展的無限潛能,通過系列革命性的科技創新完成自己在中國市場的步步蛻變,率先開啟豪華出行新篇章。而奧迪quattro四輪驅動技術,正是上汽奧迪邁向豪華科技之路上引以為傲的核心技術之一。
進取創新,上汽奧迪引領quattro四驅新時代
1980年,奧迪在日內瓦車展上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品牌的最新科技成果——quattro全時四驅輪動系統。同年,裝備quattro系統的同名雙門轎車quattro在WRC拉力賽中大放異彩,并在1981年到1984年期間橫掃兩次車隊總冠軍和2次車手總冠軍,成為英雄年代中的冠軍車型。
見識過quattro系統的強大能量后,奧迪開始將quattro四驅系統的發展目光轉向賽場外的民用領域。自此,一個嶄新的時代拉開帷幕,quattro技術正式成為奧迪品牌的技術圖騰,而搭載了此項技術的民用車型,也讓普通消費者首次體驗到全時四驅帶來的駕控樂趣與越野性能,極大地拓寬了奧迪品牌的產品市場。
此后的四十年間,奧迪始終致力于推動quattro技術的迭代更新,歷經七次進化與傳承,最新一代quattro ultra智能四驅系統成功問世。不同于以往帶機械差速器的四驅系統,最新一代智能四驅系統的機械結構更簡單、電子化集成控制率更高,猶如裝備了一顆智商超然的“計算大腦”,可以通過全輪驅動離合器和牙嵌式離合器的組合使用,實現車輛從四驅到前驅的來回轉換。
當車輛行駛在摩擦系數較低的路面上或者運動型駕駛風格或在動態模式下,全輪驅動的占比較高;當車輛在直行或恒定車速行駛時、或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或以經濟駕駛風格時,此時車輛以高效的前輪驅動行駛。得益于此,搭載此套四驅系統的車輛操控性能與安全性能更出色,可以根據不同天氣和路況,預見性地合理分配前后輪扭矩,讓駕駛交互更加心意相通。
此外,為順應電動化潮流,也為讓每款車型都擁有最適配的quattro技術,奧迪不斷研發創新推出了適用于電車的電動quattro技術。相比于燃油車的四驅技術,此項技術不需要連接機械差速器,因此它的響應速度更快,能在瞬息之間完成四驅動力的分配。
裝備電動quattro技術,上汽奧迪Q5 e-tron的駕駛安全性以及操控極限性明顯提升,它所帶來的凌厲駕控感讓枯燥的通勤之路也可以充滿駕駛樂趣,瞬間喚醒駕乘者內心深處對于速度與激情的渴望。
搭載最新一代quattro技術,A7L獲“最佳操控車”獎項
作為C+級性能豪華旗艦,上汽奧迪A7L率先配備奧迪最新一代智能四驅系統,從更深層次的駕控體驗上詮釋刻進奧迪品牌基因里的運動屬性。
在quattro ultra智能四驅技術的加持下,奧迪A7L展現出凌駕不同路況的強勁操控力,為駕乘者提供了更全面、更安全、更具有經濟性的駕控選擇。即使面對雨雪天氣的濕滑路面,車輛仍然具備良好的道路抓地力,在智能四驅系統的毫秒級反應下,可以將扭矩合理分配至四個獨立車輪,快速穩定車身擺脫困境,用更強的通過性為車內成員帶去滿滿的安全感。
搭配同級唯一的DAWS動態全輪轉向系統,上汽奧迪A7L日常變線掉頭更加靈活,其最小轉彎直徑僅達11.8m,在狹窄道路上或擁擠車庫中的車輛機動性更高,可以有效提升駕乘信心。而主動式空氣懸架的裝備,則讓車輛的濾震表現更加高級,即使是粗糙路面帶來的連續、稀碎震動感都能被有效吸收,車身姿態始終保持穩健從容,不會因路面沖擊產生多余震動,為駕乘者帶來平穩如一的舒適體驗。
加上180kW的2.0 T高功率發動機與3.0T V6渦輪增壓發動機兩版動力系統的強悍表現,上汽奧迪A7L能夠提供行云流水般的操控樂趣,用收放自如的動力儲備輕松駕馭商務、家庭、休閑等多種用車場景,滿足新潮菁英人群的個性化出行需求。
在5月-9月舉辦的2024安行中國汽車安全公益技術巡展上,上汽奧迪A7L驚艷亮相,憑借新潮美學設計、極致性能駕控、尖端智能生態與豪華質感座艙四大亮點,獲眾多觀眾矚目,其所搭載的quattro技術更是憑借出色的穩定性和自然控制為試乘者帶來無與倫比的樂趣與安全感。
憑借在操控性能領域的非凡表現,上汽奧迪A7L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汽車風云盛典上脫穎而出,榮獲“最佳操控車”獎項,用與生俱來的豪華操控質感贏得行業與市場的認可,一躍成為四驅車型性能頂流。
從最初的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到最新的quattro ultra智能四驅系統,奧迪在quattro技術上的進取與突破,不僅重新定義了未來出行的性能邊界,更彰顯了其作為豪華汽車品牌對于技術革新的執著追求。站在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風口上,上汽奧迪將繼續秉承“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品牌精神,圍繞消費者的多樣駕控需求打造更有針對性的quattro技術,以全新的豪華駕駛體驗,為消費者開啟了超越期待的出行生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