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張淑賢
a股上市公司并購越來越喜歡以前的IPO企業。《證券時報》編輯發現,截至2024年底,“并購六條”發布以來首次公布的重大資產重組和股票收購項目為57個,并購目標為原IPO企業(包括IPO撤銷和IPO輔導終止),占近30%。
業內人士認為,過去擬IPO企業占a股上市公司并購目標的比例仍低于預期。“從市場數據和以往實踐來看,過去擬IPO企業的標準化程度較高,但這類企業轉向并購交易并不容易。關鍵因素是IPO和并購之間的估值差異很大。一、二級市場、私募股權投資與并購市場的估值體系還需要時間才能實現并購。”廣發證券并購部總經理楊常健在接受《證券時報》編輯采訪時表示。
過去擬IPO企業
轉投a股公司
中核科技并購中核西儀、康佳集團并購宏晶微電子、南京公共并購宇谷科技...借助并購政策的暖風,很多以前擬IPO公司紛紛轉投a股上市公司的懷抱。
據編輯梳理,截至2024年底,自去年9月《并購六條》發布以來,首次公布的57個重大資產重組和發行股票收購項目中,擬IPO企業有16個,占28.07%,其中IPO終止企業9個,IPO輔導申請7個。
“2024年,我們觀察到一個明顯的現象。當許多上市公司尋找并購目標時,他們將專注于從IPO撤回材料的公司中篩選出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姜展在接受編輯采訪時表示:“這類企業在影響IPO的整個過程后,在公司治理方面更加規范。”。
楊昌建分析,a股上市公司并購的目標企業一般具有標準化程度高、業績規模大、增長良好的特點,在合規性和盈利能力方面符合上市公司理想的并購目標肖像。同時,在IPO指導、培育和信息披露后,這些企業在市場上信息可用性高,在IPO無望的情況下,以投資機構為代表的股東、贊助商致力于資源實現,經常匹配推廣,因此這些企業資源對接成功的可能性較高。
在標的資質方面,前16家擬被并購的IPO企業主要申請“大眾創業創新”板塊,5家申請科技創新板塊終止,3家申請創業板塊終止。在申請IPO輔導的企業中,很多都瞄準了“大眾創業創新”板塊,說明科技屬性強的IPO企業更受上市公司青睞。
一村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總經理余通在接受編輯采訪時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并購潮呈現出典型的買方市場特征,并購潛在目標數量可觀,“上市公司選擇‘尖’加上政策指導,并購向新生產力傾斜趨勢明顯”。
上述16家并購目標企業集中在半導體、鋰電池、新材料等行業,是新生產力的主要行業。
江展分析,從并購策略來看,上市公司往往傾向于走向技術壁壘高、利潤率高、估值前景好的行業。基于這樣的戰略考慮,大多數上市公司在選擇并購目標時都會鎖定代表新生產力的企業,有望給上市公司帶來業績增長空間。
上市公司補鏈強鏈需求旺盛
過去,擬IPO企業作為并購目標,是資產“富礦”,一直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然而,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輪并購與上市公司自身的發展同樣密切。
“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逐漸過去,對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更加突出。”楊昌健告訴編輯,在資本市場“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并購被認為是上市公司關注新質量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措施。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僅僅依靠內生發展來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遠遠不夠的。有必要通過并購找到更確定的發展方向,布局產業鏈上下游,甚至選擇擴大產業邊界的機會,積極尋求第二曲線增長。
“只要我們接觸到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50億元,基本上就會出現并購需求。”余彤表示,由于各上市公司并購策略和并購經驗的差異,并購戰略布局有所不同。
并購也是上市公司管理市值的重要手段。楊常建表示,無論是中大企業產業整合、傳統產業公司尋求業務升級,還是業績不佳的企業轉型圖存,都可以在擬IPO企業中找到業務匹配度高、盈利能力好的可選目標。
從過去IPO企業并購的16個案例來看,大多數并購上市公司具有較強的科技屬性,包括傳感器、新材料、制藥、半導體等行業,部分上市公司具有傳統行業。
“對于具有較強科技屬性的上市公司,在培育和發展新質量生產力政策的指導下,重點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硬技術、‘頸部’技術、國內替代等領域,以滿足鏈建設、強鏈、延伸鏈、補充鏈的需要。”楊昌建分析,上市公司在收購具有較強科技屬性的IPO企業后,可以深入探索基于協同效應的整合價值,準確識別創新節點和技術路線,幫助上市公司實現技術突破、生產要素創新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產業集約化也符合當前鼓勵擴大和加強產業鏈的方向。余彤說:“中國各行業的發展模式普遍分散,產業集中度有待提高。在此背景下,鼓勵上市公司,特別是行業領先的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進一步發展壯大,是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措施。未來,隨著這一趨勢的可持續發展,各領域都可能形成以領先上市公司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姜展強調,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并購應密切關注公司既定的戰略方向,充分考慮其整合能力。只有當并購目標能夠與公司現有業務深度整合,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時,才能真正幫助上市公司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整體競爭力。
這種并購趨勢預計將繼續持續下去
業內人士認為,過去擬IPO企業被A股上市公司并購的趨勢有望繼續。
2025年初,多家a股上市公司計劃并購前IPO企業。1月1日晚,夢網科技宣布計劃通過發行股票和支付現金購買資產。計劃交易的目標是橙色數字。該公司已突破創業板IPO,但最終于2022年8月撤回上市申請。
1月2日晚,粵宏遠A宣布,該公司計劃通過支付現金購買約60%的博創智能股份。根據公開信息,博創智能兩次啟動IPO,但最終撤回了申請,其中最后一次是2024年6月,該公司撤回了科技創新委員會的IPO申請。
據了解,過去擬IPO企業出現并購浪潮,其股東,尤其是投資機構,是重要推動者。在IPO節奏放緩的背景下,上市不確定性增加,部分企業資本化路徑縮小,轉向確定性更高、實現速度更快的并購退出。
“目前,IPO路徑對大多數擬IPO企業來說相對困難。投資機構有強烈的意愿通過并購退出。在投資協議的剛性約束和股票回購的壓力下,調整了大股東的銷售意愿和估值預期,使交易更容易實現。”楊長健說。
在楊常建看來,未來有望出現更多關注行業邏輯的并購案例。并購從市值導向向產業導向轉變。“此舉是為了使并購在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投資機構實現資本循環、促進強鏈、補鏈、延鏈等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并與IPO路徑形成差異化互補。”。
業內人士還建議,擬IPO企業的投資機構股東除通過并購退出外,還應積極為企業向新生產力方向的投資布局提供條件。鼓勵具有長期投資意愿的機構成為目標公司的股東,使耐心資本與高投資、長周期的科技企業相互授權,實現共同發展。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