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廠和精煉廠通常將無水氨用于化肥、塑料、紡織品、石油等產品的生產。在這些應用中,氨的含水量通常必須在 0.2% 至 0.5% 之間,以防止潛在的嚴重腐蝕和產品質量問題。必須進行定期檢測,以確保適當的含水量。
任何執行過氨取樣任務的專業人員都知道這個流程通常需要做什么。首先,您必須穿戴必要的個人防護設備 (PPE),包括護目鏡、手套、呼吸器和防化服,以防止接觸氨蒸汽。接下來是取樣流程本身,這是一項謹慎而嚴格的程序,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結果不精確。最后,整個流程可能需要數小時。
但是,更有效的氨取樣方法是可行的。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為什么氨取樣的繁瑣工藝會阻礙高效操作,以及專為氨檢測設計的取樣系統如何幫助提高設備的安全性、精確性和效率。
傳統的氨取樣方法
傳統的氨取樣通常采用 CGA G-2.2法,即先收集 100 mL 液氨樣本,然后讓其蒸發。測量蒸發后樣本中的殘留水分是測量氨的含水量的可靠方法,理想范圍為 0.2% 至 0.5%。如果含水量超出該范圍,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措施糾正含水量。
傳統的氨取樣方法
傳統的氨取樣通常采用 CGA G-2.2法,即先收集 100 mL 液氨樣本,然后讓其蒸發。測量蒸發后樣本中的殘留水分是測量氨的含水量的可靠方法,理想范圍為 0.2% 至 0.5%。如果含水量超出該范圍,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措施糾正含水量。
含水量低于 0.2% 會導致氨應力腐蝕開裂的可能性增大,而含水量高于 0.5% 即為過量。
精確測量無水氨中的含水量至關重要。如果水的濃度低于 0.2%,則儲罐或流體系統中經常處理氨的其他零部件更有可能出現氨應力腐蝕開裂。應力腐蝕開裂是一種特別危險的現象,因為它可能在低于合金屈服強度的應力水平下就破壞元件部件。在發展過程中,這種現象可能難以檢測到,最終故障可能突然發生。同時,含水量超過 0.5% 閾值即為過量。
使用 CGA G-2.2 法并不總能保證測量的精確。一些變量會影響精度:
· 當冷氨注入溫熱的玻璃容器時,會立即開始沸騰和蒸發,因此殘留管中注入的氨很難達到刻度線
· 加熱速度不一致可能導致樣本結果不一致
· 對運輸管線上的殘留水和舊樣本沖洗不充分可能導致樣本不具代表性
這種手動氨處理工藝也很難做到高效。必須在氨沸騰時精確地注入溫熱的殘留管中。此外,手動取樣程序通常需要長達 8 小時才能進行測量。
手動取樣程序通常需要長達 8 小時才能進行測量。
考慮到無水氨的劇毒性質,其安全性非常重要。這種物質會造成嚴重的皮膚灼傷和眼睛刺激,如果釋放到空氣中還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技術人員必須穿戴大量個人防護設備,才能安全地提取和檢測氨氣樣本。他們還必須格外小心,避免任何溢出。
整個流程繁瑣、耗時,而且容易出錯。但是,有了專為氨取樣設計的取樣系統,就有了更好的方法。
氨取樣的新方法
預設計取樣系統已成為對各種不同工業流體和工藝進行安全可靠取樣的好方法。專為氨取樣而設計的系統可以盡可能地減少操作人員接觸液態和汽化氨的幾率,從而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它們還能提高操作時的一致性,并大大加快取樣過程。需要注意的一些功能可包括:
封閉樣本固定裝置
封閉樣本固定裝置可限制操作人員的暴露和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封閉樣本設計可減少對大量個人防護設備的需求。封閉固定裝置也可以由玻璃制成,使操作人員能夠監控系統內部的情況。
有效冷卻機制
由于氨很容易沸騰,會威脅到填充的精度,因此設計具備有效冷卻機制的取樣系統有助于盡可能地降低過度沸騰的可能性。
半自動樣本分配
在殘留管上安裝蓋子可以協助填充過程。分配樣本時,氨會注滿殘留管,直至液位到達溢流管的底部。這一功能有助于確保每次使用時樣本量的一致性。
操作對用戶友好
取樣系統操作清晰簡便,有助于防止出錯并改善用戶體驗。例如,齒輪機構可使操作人員輕松選擇不同的功能。此外,有些系統還采用了簡便的觸摸屏界面來控制加熱器的操作。
如果您希望改進氨取樣工藝,那么從可靠的取樣系統設備供應商處尋找類似這些功能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精心設計的系統可降低操作人員接觸氨的可能性,從而有助于提高工廠的安全性。它們可以通過半自動化取樣工藝和降低發生人為錯誤的可能性來提供一致、精確的結果。此外,它們還能通過縮短取樣時間和提高用戶可操作性來提高整體效率。
是否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預設計氨取樣系統如何使您的運營受益的更多信息?我們的取樣專家可以幫助您決定這種解決方案是否適合您的工廠。請與我們的團隊進行交流,了解如何利用這種優勢。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