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船舶灰水處理,都是智慧航運的一道坎。
近日,來自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的“海河”創業團隊,開發出一款全新的內河船舶灰水處理裝置,設備體積大大縮小,集節水防污、自動操作、智能水質監測于一體,有效推進了航運業智改數轉,成為“低碳、綠色、智慧”船舶發展理念的踐行者。
團隊成員
船舶灰水處理,關乎碧水藍天
全球貿易背景下,全球90%以上的貨物運輸依靠船舶,在船舶運輸過程中,浴室、廚房等會排放大量灰水,船舶灰水作為水域流動的污染來源不容忽視。我國《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已明確規定,灰水不得直接排入水體。
但是,在船舶灰水的處理上,一直面臨著諸多問題。
首先,傳統灰水處理設備,需要將灰水帶回岸上處理,體積接近30m3,空間占比大,還增加了能耗。其次,黑灰水合并處理,產生殘渣、凈化品質低,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處理后的灰水排放前,還需要人工物理檢測水質,自動化程度低。
船舶灰水處理作為船舶日常運營中的一部分,卻極其繁瑣、復雜,無端增加很多資源損耗,造成環保風險。
拓荒“水上智能”守護一江碧水,他們行!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是國家對每一個航海人的要求,作為航運科創的新生力量,“海河”創業團隊一致認為,看似簡單的船舶灰水問題,后面關乎的是綠色環保、智慧航運這個大問題,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但他們深知,如果只是著眼于船舶灰水處理設備改造,還是治標不治本,于是這群年輕的大學生們從底層技術尋找突破,利用3項核心技術,研發全新的船舶灰水處理設備。
項目成員研發現場
運用超濾膜和反滲透技術對灰水實施凈化處理,凈化后的灰水可實現達標排放或二次回用,有效防止了對工作船舶水源地的污染,達到了節水防污雙重效果。同時,該裝置采用觸摸屏技術,人機界面友好,自動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可實現船岸實時監控。
綠色發展,智慧航運未來可期
“海河”創業團隊所研發的新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運用新設備凈化后的船舶灰水,出水指標完全達到國家一級A類生活污水排放標準。
而且與傳統灰水處理設備相比,設備艙容占比從30m3縮小到1.94m3,凈化周期縮短30%,凈水能力增強1倍,同時可以遠程操控。不僅凈化效果好,效率高,還使得船舶灰水處理更加便捷、智能,獲得企業高度評價。
裝置實物圖
建設海洋強國,依賴于關鍵技術與裝備能力的提升,更依賴新一代海洋人才科技創新。直面困難,科技創新,他們是“低碳、綠色、智慧”船舶發展理念的踐行者,也是碧水藍天的守護者。這個年輕團隊在船舶灰水處理上的小小突破,也讓人們看到了智慧航運發展的未來可期。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