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急吼吼 投入慢悠悠
兩個月內,250多家公司宣布推遲籌資項目
◎何昕怡 記者 王喬琪
自今年年初以來,隨著各行業的加速復蘇,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步伐逐漸加快。然而,在第二季度,大量上市公司的推遲實施不禁讓市場感到有點冷。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自4月份以來,2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募集項目的延期公告,其中141家涉及首次募集項目的延期,占56%以上。從具體項目的角度來看,延期項目不僅集中在房地產、造紙、服裝等傳統行業,而且許多鋰電池、新材料等熱門軌道項目也在放緩建設。
“上市公司推遲募集投資項目不能一概而論。受宏觀經濟因素影響,個別行業放緩投資步伐可能是降低經營風險的措施。當然,一些公司確實存在未按時投資的風險,導致收入低于預期?!辟Y深投資銀行家王吉躍分析說。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市場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外,很多上市公司的籌資項目實施情況百出,有的公司的物資采購和物流運輸不到位,有的公司的高端人才引進受到限制,有的公司直言不諱地推遲,因為項目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籌資時,他們渴望嘗試,籌資期拖延,或多或少反映了上市公司再融資火爆背后的困境。
超過50%的首發募投項目延期
總的來說,在250多家募集項目延期的公司中,首發募集項目占全國的一半,大多數公司項目延期1-2年,個別募集項目甚至直接終止。
泰和科技2019年上市時募集資金凈額為8.44億元,計劃投資“年產28萬噸水處理劑項目”、“水處理劑系列產品項目”等4個項目,其中3個已于2022年8月完成,“水處理劑系列產品項目”未按時完成,留下“小尾巴”。
今年5月26日,泰和科技宣布,截至2023年5月24日,公司水處理劑系列產品項目投資進度為91.79%,部分產品項目已完成,部分產品項目計劃延期,部分產品項目計劃終止。
具體來說,擬延期細分項目主要是聚環氧琥珀酸(鈉),“新增高效無磷水處理劑產能”(PESA),由于工藝優化的設計變更,計劃延長至2024年5月31日。涉及二氯丙醇產業鏈延伸的項目分為兩個步驟:一期5萬噸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升級,計劃延長至2024年5月31日;二期5萬噸項目因市場原因直接終止。
巧合的是,聲迅股份4月22日表示,為保證募集項目建設效果,合理有效配置資源,公司考慮政策要求、經濟環境、市場等因素,謹慎投資募集資金。募集項目投資進度延遲,實施進度未達到預期。在這方面,公司計劃將“運營服務中心和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的預期使用日期從2022年11月30日延長至2023年11月30日。
除了推遲首發募集項目外,由于各種因素,許多固定增長項目也放緩了步伐。今年5月30日,中能電氣調整了“一二融合智能配電”項目預計達到可用狀態的時間,推遲至2024年5月。公司解釋說,雖然“一、二集成智能配電項目”在早期階段得到了充分的可行性論證,但項目相關驗收程序滯后,導致募集項目后續實施進度延誤。
銀河證券河南公司資本市場部主任邵冬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首次還是固定增長,都可能涉及籌資項目的延期。畢竟,行業政策、市場環境和企業本身隨時都在發生變化。上市公司對籌資項目進行了調整,并考慮保護投資者權益。
然而,另一位投資銀行家建議,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一些“雷霆”公司可能會將募集資金用于委托財務管理,或直接被大股東占用,或通過不公平的相關交易轉移到上市公司。這些公司需要高度警惕。
拖延或隱藏玄機
由于產業政策調整等客觀因素,推遲募集投資項目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項目實施進度低于預期,拖延甚至最終結束,就有明顯的“圈錢”嫌疑。
雄濤股份于4月28日宣布,募集投資項目的建設內容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完成,因此將10億瓦時動力鋰電池項目、燃料電池等項目的研發中心和能源互聯網云平臺開發項目的建設期延長至2023年9月30日。
記者注意到,從2016年8月到今年4月,這兩個項目的建設已經推遲了近7年?;仡欉^去,2015年10月,雄濤股份固定增資9.35億元,其中8.15億元投資10億瓦時動力鋰電池項目;1.2億元投資燃料電池研發中心和能源互聯網云平臺開發項目建設。根據規劃,兩個項目將于2018年8月和2017年8月完成。
當時,這一有前途的籌資計劃曾受到市場的青睞:雄濤股價在發布固定增長公告后的兩個交易日內相繼漲停。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里,其股價從16.15元一路上漲到33.23元,翻了一番。
然而,在“交作業”的關鍵時刻,雄韜股份卻一再拖延。公司于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披露延期公告,將上述兩個籌資項目的建設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到2020年底,兩個籌資項目的投資進度分別只有28%和不到11%。公司隨后將兩個項目的建設期延長至2022年12月31日。此外,10億瓦時動力鋰電池項目籌集的4億元也被轉移到深圳氫燃料電池產業園項目建設中,該項目也多次延期。
記者注意到,一些公司在實施拖延募集項目的同時,也改變了募集資金來購買財務管理。他們原本計劃籌集大量資金來擴大產能的誠意必須令人懷疑。一些公司直言不諱地表示,考慮到項目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公司適度調整業務重點和資源投資,項目實施延期或終止,這不禁讓人們對固定增長計劃中募集項目的可行性報告畫出一個大的“問號”。
交易所密切關注“忽悠式”籌款
在推遲籌資項目的同時,一些公司也不忘利用市場的“東風”,及時將籌資投資轉向人工智能等熱門軌道。這種目的性很強,不惜“跨境”的籌資變化也逃不過交易所的眼光。
2021年11月,恒信東方實際籌集6.83億元。其中,“虛擬現實現場運營中心項目”計劃籌集3.6億元,建設周期為2年。但截至2023年4月10日,該項目僅投資1985.21萬元,僅占承諾投資總額的5.51%。
現在,距離承諾的“交貨期”只有半年,恒信東方只是宣布終止該項目。4月12日,公司宣布計劃終止“虛擬現實現場運營中心項目”,并將項目未使用的3.47億元籌集到數字沉浸式應用場景內容開發、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平臺建設和運營項目,其中近2億元用于永久補充營運資金。
深圳證券交易所立即向公司發出詢價函,要求公司解釋虛擬現實現場運營中心項目的具體投資和收入、相關合作伙伴名稱和合作模式,結合虛擬現實顯示技術的具體變化,充分解釋早期項目審批和可行性論證是否謹慎合理,是否存在“欺騙”投資情況。此外,深圳證券交易所還詢問了兩個“變更”項目與現有業務和現有投資項目的區別和聯系,是否存在重復建設問題,相關效益預測是否謹慎合理。
事實上,隨著近期大量籌資項目的推遲,思創醫惠等公司已進入交易所重點監控領域,并收到詢價函。
邵冬梅表示,隨著全面注冊制度的實施,上市公司籌資項目的“拖延”有望得到改善。“注冊制度改革的本質是將選擇權交給市場,加強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使發行和上市過程更加標準化、透明和可預測。“她說,目前交易所對籌款項目審計要求逐漸嚴格,要求項目環評程序、土地審計、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條件,更注重項目前瞻性和實際著陸能力,也對上市主體和中介機構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經營和監督中,更加勤奮,定期檢查,繼續關注籌款項目的實際著陸進展。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