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酒店及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尹振英
根據旅游網站發布的《2024可持續旅游報告》,全球約有75%的受訪旅客表示有意在未來一年采取更可持續的旅游方式,促使旅游目的地、旅游業界及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旅游的定義。在亞洲推動相關研究超過十年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酒店及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尹振英認為,可持續旅游將成為業界發展的新動力。
平衡三重目標 重塑旅游意義
可持續旅游的核心,在于實現環境、社會與經濟三方面的平衡。在提升經濟效益與促進文化交流的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尹教授指出,疫情后全球旅游活動迅速反彈,但也暴露出過度旅游帶來的負面后果,包括基礎設施壓力、垃圾處理和自然環境惡化等問題。
尹教授強調,促進可持續旅游模式的關鍵,在于縮短旅客與當地之間的心理距離,讓旅客將目的地視為彼此共享的生活空間,而不是短暫的旅游場所。例如沉浸式文化體驗和社區活動,有助于加深旅客對當地文化的認識,進而建立旅客與目的地自然環境和社群之間的情感聯系,培養他們對目的地的責任感。
近年來,香港旅游發展局積極推動龍脊遠足及離島行程等“文化深度游”,讓旅客更貼近本地自然與文化特色。值得借鑒的還有日本“里山旅游”文化,旅客通過體驗可持續農業和參與地方傳統儀式,在享受旅程的同時深入了解當地生態與文化,從而更珍惜目的地。
尹振英教授出席《經濟學人》主辦的“亞洲可持續發展周”,并在焦點訪談環節分享可持續旅游的研究,將學術成果轉化為業界影響力。
疫后旅客需求轉變 重視文化與自然體驗
疫情期間的封鎖與社交限制,使旅客重新思考旅游的真正意義。尹振英教授早前在泰國曼谷出席《經濟學人》主辦的“亞洲可持續發展周”時指出,近年來旅客更加關注身心健康與自然生態,傾向尋找有意義的文化體驗、自然探索和情緒療愈,購物和美食已不再是首要目的。
盡管業界曾質疑可持續旅游的商業潛力,最新數據顯示其長遠效益正逐步浮現。尹教授指出,市場策略對綠色旅游能否帶來商業效益相當關鍵,“對高收入旅客而言,結合自然環境與高質量體驗的旅游方式,具有可觀的商業潛力。”研究顯示,66%的高端旅客表示愿意支付溢價,以踐行具社會責任的旅游選擇。
酒店業角色轉變 奢華不再等同奢侈
在可持續旅游的發展中,酒店業界扮演著重要角色。尹教授指出,業界可從兩個方面推動變革:一是重新詮釋奢華的概念,二是強調信息透明與誠信溝通。
現代旅客不再盲目追求浮華,而是重視質量與可持續性。在高端旅游中,可持續發展被視為對未來的一項投資,也能為品牌增值。例如六善度假村通過采用本地建材、有機飲食與再生能源健康療程,展現如何將享受與環保結合。而多家大型酒店集團也投資于高端環保科技,包括減少一次性塑料、采用智能節能系統等,進一步將可持續理念融入奢華享受之中。
同時,傳遞可信的環保成效信息亦屬關鍵。所謂“漂綠”行為,即企業夸大其環保成效,會損害品牌聲譽。尹教授的研究指出,年輕旅客與亞洲消費者尤其重視實際環保行動,而歐美及年長旅客則更關注環保認證。她提醒業界:“消費者其實非常聰明,很快就能識別出漂綠行為。我的建議是:坦誠面對。即使環保措施尚未完善,只要企業真誠以對,消費者會理解和支持。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踐行可持續旅游意味著要付出更多并放棄部分便利,但這代表著對下一代應有的承擔。”
在《經濟學人》主辦的“亞洲可持續發展周”中,尹振英教授與地區商界領袖會面,就可持續旅游的發展方向交換意見。
為亞洲地區酒店業建立實踐標準
盡管不少酒店已自發推動可持續發展,但亞洲各地至今仍缺乏統一的實踐標準與監督機制。尹教授指出,亞洲市場多元、發展速度不一,如何在靈活與規范之間取得平衡、制定有效政策,是一個重要課題。
為推動區內酒店業邁向轉型,中大商學院于2021年推出“大中華區酒店業可持續發展指數”,通過獨立研究制定一系列指標,為酒店的可持續表現提供衡量標準。尹教授表示:“我們根據獨立研究制定一系列指標,分析并研究酒店的公開報告,評估其營運及策略方向。四年來的數據表明,酒店在可持續表現方面有明顯改善。這項指數有助企業設定長遠目標,同時向社會展示其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可持續旅游將成新常態
可持續旅游的真正意義,在于重新定義何謂“旅游”——不只是放松與享樂,更是一種帶動經濟、保護環境、促進文化三方平衡的新動力。尹教授強調,可持續旅游并非限制旅游活動,而是構建一種互惠模式,讓當地居民與旅客實現雙贏。
中國香港于2024年被國際旅游平臺評為“最夢幻的可持續旅游目的地”之一,反映本港在綠色旅游政策與文化深度體驗方面的努力逐漸獲得國際認可。尹教授總結道,可持續旅游要求我們重新思考奢華的定義,不再是奢侈享受,而是回饋自然、社會與未來。只要轉變價值觀,旅游業有潛力成為改善世界的力量。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